庫恩:試析中國夢的理論框架和內涵

                2013-12-09 11:01 來源:中國網

                庫恩基金會主席庫恩發(fā)表演講

                  庫恩基金會主席庫恩發(fā)表演講。中國網 楊楠 攝

                  中國網上海12月7日訊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局和上海社會科學院承辦的“中國夢的世界對話”國際研討會7日在上海開幕。庫恩基金會主席庫恩出席開幕式并發(fā)表了題為《試析中國夢的理論框架和內涵》的大會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2012年11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后不久便提出了中國夢,從那以后,中國夢既喚起了希望與期待,又提出了問題與困惑。很顯然,中國夢已成為習近平領導下的高層組織原則。正是從中國夢這一宏大深遠的愿景出發(fā),本次會議——中國夢的世界對話更顯其意義。

                  國內外不乏對中國夢的解讀,對中國夢的內涵應該是什么不應該是什么眾說紛紜。不僅中國學者與西方的中國批評者意見不一,即便他們內部也沒有統(tǒng)一認識,但雙方一致認可的是,中國夢的重要性以及對中國夢進行剖析的重要性。

                  這里我不談中國夢的哪些元素更重要,也不談中國夢的不同層面如何相互影響。我要談的是中國夢的理論框架,通過列舉中國夢的內容和應用,并將它們分門別類。我將其稱之為“系統(tǒng)分類學”,借用生物學概念,好比生物學家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世界而對其進行等級劃分。

                  因此,我的目的比較有限。我不力求闡釋中國夢的內涵,而是對中國夢的內容劃定范疇。這或許能給他人提供連貫、統(tǒng)一的描述性分析或者規(guī)范性分析。

                  我希望審視中國夢的涵蓋面,回應外國批評家認為“中國夢是含糊不清的口號”的論斷。我希望以既理論嚴謹又務實可行的思維方式為中國夢正名。

                  中國夢的理論框架或有助于形成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方法論,以確定對中國夢進行分類會得出何種結論。雖然我不敢說我提出的專門分類法有何特別之處,但我認為,先不論具體如何分類,僅僅對中國夢進行分類解剖的過程就有助于闡釋中國夢。

                  按照我提出的分類法,我將歸納五個大類來描述、分析中國夢,即國家層面、個人層面、歷史層面、全球層面以及對立視角等。對每個大類,我又進一步細分。然后,我將指出具有重大意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如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夢。

                  1. 國家層面

                  “國家層面的中國夢”由習近平主席定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愿景,即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第一個百年目標是,到2020年左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百年目標是,到2050年,新中國成立100周年之際,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小康社會是一個全體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殷實的社會。這意味著,到2020年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約1萬美元)翻一番,到2030年左右實現城鎮(zhèn)化(即城市人口達到10億左右,約占中國總人口的70%)。“現代化”指,中國在科技、經濟、商業(yè)等領域重新成為世界領頭羊,實現中華文明復蘇,實現文化繁榮軍事強盛,并且中國積極參與人類各項事業(yè)。

                  “國家層面的中國夢”可以從以下七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角度理解:

                  1. 強大的中國:經濟、政治、科學、軍事;

                  2. 穩(wěn)定的中國:無動亂;社會信心足;

                  3. 富裕的中國:人民生活殷實;

                  4. 和諧的中國:社會各階層、各民族和睦;

                  5. 文明的中國:公平正義,文化豐富,道德高尚;

                  6. 美麗的中國:環(huán)境美好,低污染,現代化城市,美麗的自然風光;

                  7. 創(chuàng)新的中國:科學領先;藝術輝煌;創(chuàng)新型產品;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