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畢業生人數創新高,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 丁玎 攝
大學生就業高峰期漸行漸近。國內經濟發展放緩、需求趨緊,偏逢今年畢業生人數創新高,使得2013年被稱作“史上最難就業年”。
“最難就業年”,到底難不難?南方日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市內多個招聘會現場了解到,只要大學生擺正“搵工”心態,扭轉擇業傳統觀念,就業情況就沒這么難。
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同比下降7%
盡管距離畢業時間還有2個多月,但廣東金融學院會計專業的大四畢業生王同學已經為工作“折騰”了將近4個月。此前,他曾經被一家制藥企業以實習生身份錄取,但最終還是由于客觀原因,沒能留下。5月17日,記者在該校專場招聘會上見到王同學,他告訴記者,本市一家家具企業有意讓他進入二面,他非常高興。
王同學告訴記者,他們知道今年的就業情況嚴峻,因此不少學生今早就參加了招聘會,但20多位同伴中只有不到一半找到工作。
記者近日走訪了4場招聘會,通過多個途徑了解到,中山大學一文科專業今年畢業的研究生班有23人,截至5月中旬仍有三成研究生沒找到工作;廣東商學院金融學院今年有700多個畢業生,臨近畢業了但簽約不足50%;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一個班上45名學生,僅一半學生找到工作……
大學生就業情況不算樂觀。廣東省教育廳統計數據顯示,廣東今年就有70萬高校畢業生等待就業,截至5月6日,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僅為52.4%,較去年同期下降7%。
4月底,廣州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華南師范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共同發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就業景氣指數也顯示,該指數指標體系中多項反映重點人群就業狀況的指標趨勢不容樂觀。其中,到市高校畢業生指導中心報到的2012屆本市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幅較大,預計下半年新一屆高校學生畢業后,就業形勢將日趨嚴峻。
重點高校生自降“身價”謀出路
仍在找工作的廣州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的劉同學向記者道出這一群體的“搵工”心得:不喜歡民營企業,因為工資稍低、保障稍欠;不喜歡老氣的國企,此類企業入職薪水低,雖然有保障,但要在基層“潛伏”多年才能熬出頭;喜歡外企,工資相對高、前景相對足;偏愛于IT、生物醫藥、金融等熱門單位;能考上公務員最佳,區級、市級、省級全考一遍,都失敗了再找工作。
然而,記者在走訪中也了解到,有的高校畢業生在調整了就業心態之后,找到工作對他們而言,其實并不難。
“本來想找知名外企,薪水起碼在4000元以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學院廣告專業的鄭桂君提前5個月開始物色工作,隨著“海投”簡歷次數的增加,她逐漸意識到,就業心態必須調整,這個月她總算松了一口氣,最終選定了一家教育機構,3個月試用,試用期月薪2000元左右,轉正后有4000元。
“如果對待遇看淡些,放寬條件、面對現實,找到工作其實不難。”鄭桂君說,她身邊已有不少同學在降低要求之后,找到了工作。
與鄭桂君的心路歷程相似,221高校國際商務與貿易專業的傅秀在擇業前已經明確,今年找工作難度大,因此工作前景成為她選擇企業的首要因素。最終,她于去年底以3000元月薪入職一家外貿公司。
“領導看到了我的工作能力,不斷創造機會培養我。”身為新員工的傅秀不僅得到了旁聽重要談判、熟悉各部門業務流程、參與各類大型展會的機會,工作至今,月薪也升至3500元。
專家提醒
就業難不難 關鍵看心態
“史上最難就業年”,到底難不難?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寧佳英坦言,“最難就業年”其實也分不同就業人群,目前高職高專應屆畢業群體的就業情況樂觀許多,但對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而言,人才供大于求、企業招募高端人才需求減少、大學生就業期望過高都是造成此類群體“搵工”難的主要原因。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辦副處長張偉強告訴記者,從他們與各校同行交流的情況看來,當下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與80后、85后都有差別,“他們更主張獨立,不希望工作有約束、能給他們更多的自由度”,加之珠三角生活成本的不斷提升,收入也是他們較為看重的一塊。綜上所述,一旦招聘企業所提供的工作性質以及薪酬無法達到他們的要求時,大學生們往往會選擇觀望。
社會經濟環境已如此,調整就業心態則成為走出就業困境的必要選擇。“只要大學生們擺正就業心態,都能有工作。”寧佳英說,隨著省外應屆畢業生以及考研、考公務員失敗的應聘大軍加入,接下來就業壓力會越來越大,她建議大學生們應該盡快行動,無論如何先找到工作,日后再擇機調整。
“稅前2400元以上月薪,在今年的就業形勢下,已經可以接受。至少先hold住工作,不要讓自己失業。”寧佳英如是說。
張偉強則建議,大學生們不宜過分看重薪酬,先在基層一線把工作做好,體現了自身的工作價值,才能向公司索要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關
250企業本周五大學城攬才
廣東省2013年“一企一崗·互濟共贏”高校畢業生招聘服務活動廣州專場招聘會將于5月24日在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演藝中心廣場正式啟動,約250家知名企業將親臨現場招賢納士。
本次招聘活動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中國南方人才市場、廣州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南方人才網承辦,重點服務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倡導廣大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共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求職者憑學生證或個人簡歷即可免費入場。
(記者/張西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