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1+1》2013年5月20日播出《超標大米 不僅僅是說說的事!》,以下為內容實錄:
《新聞1+1》2013年5月20日完成臺本
——超標大米 不僅僅是說說的事!
(節目導視)
解說:
大米抽檢四成不合格,但是不合格名單卻秘而不宣。
聲音來源:
陳科長 廣州市食藥監局:
我也不清楚啊。
解說:
晚11點,公布涉事四家餐飲單位,但公眾最擔心的還是缺席。
并無提及大米的品牌、廠家等相關信息。
廣州市食藥監局終于公布八個批次的不合格品牌。
但對產品流向及查獲數量則仍未公布。
16日、17日、18日,信息被掌握在了誰的手里?
王慧敏 深糧集團黨委副書記:
入庫的時候是按照常規的檢查,國家的標準檢查是合格的。
《新聞1+1》今日關注:超標大米,不僅僅是說說的事!
主持人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直播的《新聞1+1》。廣州進行食品抽檢,其中大米抽檢的不合格率最高,居然超過了40%,其中當然最主要的問題是重金屬隔超標。這件事一發生之后,幾乎所有媒體關注的焦點都放在了信息公開的時候話居然只說了一半,相當多大家關注的信息你都沒有提供,比如說這批大米到底有什么危害、哪來的、都是什么品牌等等等等,于是像擠牙膏一樣這種信息不斷地向外出。但是這個問題相當得重要,因為涉及到政府信息公開,可是正是因為這個重要的問題,也掩蓋了另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如果說大米的這種重金屬鎘超標是由于土地重金屬污染所導致的,類似這樣的情況在中國還有多少,整個中國的土地是不是現在正在嚴重地疲勞地種植所有的農作物,我們是不是都會成為這方面的受害者?今天這兩點我們都來關注。
(播放短片)
解說:
總體合格率92.92%,這是5月16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公布的,廣州一季度餐飲環節,食品及相關產品檢測結果,如果單從總體合格率來看,這個數字應該不會引發大家太多的注意,但是當有媒體注意到大米及米制品的檢測結果并進行報道后,偏偏離不開大米的廣州市民能坐得住嗎?
2013年5月18日新聞:
解說:
米及米制品抽檢的十八個批次中有八個批次不合格,合格率僅為15.56%。不合格的原因是重金屬鎘含量超標。米及米制品鎘超標,44.4%的不合格比例,引發的是民眾對餐桌大米安全的擔憂。鎘超標大米從何而來,由誰生產?如何流進了廣州?面對市民及媒體的關注疑問,5月16日,廣州市食藥監局負責人卻表示說,他們暫不便公布具體名單。17日下午有媒體記者再次打通電話,了解事情進展,卻得到了這樣的答案。
陳科長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
我們局可能會處理這個事情,我們稍微可能會有一個新聞通稿,其他我現在也不清楚具體情況。
記者:
估計什么時候能出來?
陳科長:
沒那么快,因為還有一些數據還在統計,有些執法人員還在現場檢查。
記者:
但是結果不都已經通報了嗎?
陳科長:
是啊,因為我們有一些后續處理。
記者:
那能不能先告訴我們,這個不合格的是哪些東西?
陳科長:
我也不清楚,我也要等相關部門給我稿子。
記者:
不合格的產品的名字不方便透露,這個表態是咱們這邊做出的嗎?
陳科長:
它不是不方便透露,不方便透露這句話,估計當時媒體也有一些誤解了,我們到時候會具體解釋在新聞通稿里面,因為它原來按照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管理辦法,是有分級公布的。就是說有一些信息公布不在我們這一級,所以我們還得請示上級部門,由上級部門公布這樣子。
記者:
您說是公布哪些產品不合格,這個權力不在咱們這一級是吧?
陳科長:
具體還是新聞通稿才能夠講得清楚。
解說:
既然是廣州市食藥監局對產品進行了檢測,但信息的公布卻要請示上級部門,這讓廣州市出現的鎘超標大米,成為了一個沒有來源和去向的謎,而這樣的輿論也激起了輿論和市民的反應,讓相關部門開口怎么就這么難?
劉先生 市民:
我覺得應該公布,不然他報出來也沒什么作用,要讓我們知道哪些米是超標的,哪些米是不超標的,這樣我們才知道去買哪些品牌,就放心去買。
市民:
畢竟是吃進肚子的食物,這都不公布,我們有知情權。
解說:
市民不斷質疑,輿論持續關注,5月17日晚上11點,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對外公布了4家抽檢到鎘超標大米的餐飲單位。
廣州市太洋海鮮酒家有限公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食堂,廣州市海珠區燕南飛美食店,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第一食堂排粉鎘。
解說:
然而這樣的信息仍然不能讓公眾滿意,為何仍舊沒有公布不合格米及米制品的品牌及生產廠家?幾乎所有人都在問這樣的問題。在信息通報中,記者注意到這樣一段信息,“鎘含量抽檢是我局在部分餐飲單位進行的針對性抽檢,抽樣量較少,抽樣范圍較窄,只代表局部個別的餐飲單位,米和米制品抽檢情況,不代表廣州市整體情況。
但是在大家的不斷追問下,5月18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最終公布了鎘超標的8批次米及米制品生產廠家品牌標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