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PM2.5一年致死8000人為預測和推演

                2013-01-16 07:08 來源:新京報

                  近年來“罕見”的重污染天氣終于結束了,但市民們的討論還沒結束,“重污染天氣會不會導致肺癌”、“應急方案還有沒有完善的空間”……霧霾天氣仍然給大家留下了很多困惑和疑問。1月15日,新京報收集了12個讀者最關心的跟重污染有關的問題,并盡可能找到有關部門負責人或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回答。

                  【問氣象】

                  1.霧霾被吹散后去哪兒了?

                  馬學款:對于大范圍的霧或者霾的天氣,要消散,主要靠冷空氣所帶來的風的平流作用。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大氣層很淺的層次,擾動很明顯時,除了水平方面的流動還有垂直方向的擴散,所以整個濃度明顯會被稀釋。大氣本身也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一些污染物有物理化學反應、沉降、分解。通過沉降,比如雨水、雪,會降到陸面或者海洋中。

                  2.霧和霾能通過自我調節消散嗎?

                  張金良:霧和霾比較大,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時候,很多大氣污染物,特別是PM2.5會長期滯留在低空,就是人類活動的范圍內,所以是不能夠完全擴散掉或者過濾掉的。

                  3.PM2.5瞬間濃度和均值應參考哪個?

                  潘小川:瞬間濃度非常高,可能會給人體帶來急性危害。比如倫敦煙霧事件就是這種情況。而一般的污染長期暴露,帶給人的危害會是慢性的。

                  【問健康】

                  4.重污染真的會導致肺癌嗎?

                  潘小川:這個不敢隨便說。目前沒有科學依據證明霧霾天和肺癌具有因果聯系。但大概三四十年前,就有初步研究發現,重污染地區肺癌的發病率是相對高的,而且被污染的空氣中,可能會含有致癌物質。但這些都只是可能性,并不是嚴謹的證據。

                  5.“PM2.5一年致死8000人”是真的嗎?

                  潘小川:不是這個意思。研究報告所指四個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超額死亡人數為8572人,第一,這個數字并不是指統計意義上的真正死亡8572人,而是一個統計學模型的預測和推演,體現的是理論上的風險性和可能性。

                  第二,我們所說PM2.5是否超標、爆表,要看日均濃度是多少,也就是一天24小時。但實際上,人不可能24小時暴露在室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內。我們這個推演甚至是按照年均值來算的,也就是如果一年365天都暴露在PM2.5超標的環境下,可能會增加8000多人的死亡風險。這種情況在實際生活中發生的幾率很小。

                  6.在重污染天氣里暴露多久危害身體?

                  黃薇:目前,研究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時機并不成熟,因為缺乏長期監測的數據。我們也和政府部門交流過,并且提出了20年以上的研究計劃。

                  潘小川:很難說。目前PM2.5的新國標是日均濃度75,如果短期接觸這個濃度的3到4倍,可能會有危害。

                  7.空氣凈化器有用嗎?

                  謝輝:可以使用空氣凈化器,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勤換過濾芯。另外,可以在自家陽臺、露臺、室內多種植綠植,比如綠蘿、萬年青、虎皮蘭等綠色冠葉類植物,這些植物葉片較大,吸附能力相對較強。

                責編:王濤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道,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