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養起“2.3座美國”
中國摩天大樓的數量正在迅猛增長,從全球經驗來看,這是經濟規律使然還是僅僅是一種泡沫?
約翰-盧埃林
摩天大樓的建設驅動力來自快速增長的城市化,來自經濟增長下的巨大需求市場。我不認為中國摩天大樓建設是一個泡沫,除非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城市化是一個泡沫。
葉檀
中國摩天熱有泡沫成分,但并非全是泡沫。有些地方,比如北京的金融城商圈和建國門商圈,寫字樓租金增長幅度是全球最高的,而且現在還是供不應求,所以不存在泡沫。但在郊區或小城市等人流量比較少的地方,摩天樓建設根本覆蓋不了成本。
吳程濤
摩天大樓對應經濟基礎為第三產業,以美國為參照坐標,可見中國內地摩天大樓數量已呈泡沫化。2011年,中國第三產業總額為204983億元人民幣,增長9.4%。而美國為762722億元人民幣,中國以相當于美國26.8%的第三產業總額,支撐起470座、相當于美國88%規??偭康哪μ齑髽?。至2022年,中國第三產業需按照年均14%的速度增長,才能接近2011年美國的水平。但屆時中國摩天大樓數量將達1318座,為美國563座的2.3倍。
牛鳳瑞
摩天大樓熱是一個國家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國摩天樓很多,但考慮到13億人的人口基數,究竟是多了還是少了還要打個問號。中國的一線城市只有北、上、廣、深,它們建摩天大樓應無異議。但是二三線的天津、重慶、杭州、成都、武漢,都是千萬人口的城市,他們建摩天大樓過分嗎?恐怕很難說。即便三線城市,十年以后或許會成為二線乃至一線城市,擁有幾座摩天大樓也不過分。
勞倫斯魔咒,巧合還是邏輯
“全球第一高樓封頂之時,即是經濟衰退之日。”1999年,德意志銀行證券的分析師安德魯-勞倫斯在檢視了20世紀摩天大樓與商業周期的關系之后,發現了“摩天大樓指數”這一“百年病態關聯”。
二十世紀,“勞倫斯魔咒”屢屢應驗。如1973年世貿中心、1974年芝加哥西爾斯大廈相繼落成,“滯脹”來襲;1997年吉隆坡雙子塔樓成為世界最高建筑,亞洲金融危機爆發。
進入21世紀,“魔咒”再臨,2010年1月,全球第一高樓哈利法塔落成,迪拜危機來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