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紅會否認香港藝人千萬元捐贈系推銷行為

                2011-08-19 09:57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在廣州,一筆高達千萬元的“慈善捐助”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有人稱,捐贈企業的設備一直想打進醫院卻遇到困難,這次通過明星造噱頭、頭頂慈善名義,為的是達到商業目的。人們質疑:這是慈善,還是借助慈善平臺行營銷之實?

                  質疑:明星只是營銷噱頭?

                  8月11日上午,香港藝人鄺美云捐建20座“紅十字博愛康復理療中心”儀式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舉行。捐贈儀式上,鄺美云女士向廣東省紅十字會遞交了價值960萬元人民幣的捐建牌。省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馮玲與鄺美云女士一起向10家首批接受捐建的醫院遞交捐建牌匾。

                  按照協議,每個獲捐贈的中心均配置一套10臺高電位治療儀,并按照統一的標準配套相關設施以及場地裝飾。高電位治療儀每套設備價值48萬元人民幣,總共20套,總價960萬元。接受捐建的10家醫院將配合紅十字會開展扶貧濟困活動,完成每年免費治療100位貧困患者的助困任務。

                  這本是件好事,可捐贈發生后,卻引發了各種質疑。

                  首先是捐贈設備的價格問題。有人表示,同一型號的治療儀網上標價3萬元,零售網點可優惠到2萬元,但捐贈到醫院,一套10個就變成了48萬元,也就是每個價值4.8萬元。同類進口產品的價格都要遠遠低于這個數字。

                  而更讓公眾困惑和不滿的是,有業內知情人士向媒體爆料,認為此舉其實是“假捐贈,真推銷”,說白了就是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打入醫院的營銷手段。爆料者稱,獲捐贈的單位除了接受對方統一裝修要求外,還要支付數額不菲的運費和安裝費。甚至有傳言表示,一套10臺治療儀光運費就高達2萬元。

                  據介紹,這次“紅十字博愛康復理療中心”是以香港藝人鄺美云的名義捐的,但受捐合同卻只有廣東省紅十字會、受贈醫院及生產廠家貝達安公司簽字,并沒有鄺美云的簽字。

                  對此,有人表示,明星鄺美云正是公司營銷的噱頭。這種高電位治療儀一直想打進醫院卻遇到了困難,現在終于通過明星鄺美云和紅十字會,頭頂慈善的名義成功進入醫院。在這樣的捐贈游戲中,明星們是不用支付任何慈善款的。

                  果真如此嗎?

                  回應:不存在推銷行為

                  對于公眾種種的質疑,廣東省紅十字會表示不能接受,并以書面回函的形式向本報確認,鄺美云的捐贈是無償的、無附加條件的公益行為,不存在假捐贈或者推銷行為。

                  廣東省紅十字會介紹說,該公益項目由鄺美云女士全權委托香港貝達安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執行,“紅十字博愛康復理療中心”建立后,每個中心每年要完成免費治療100位貧困患者的助困任務,這符合慈善捐贈的意義,于醫院、于公眾、于企業都有積極意義。紅會相關人士表示,如果說是營銷,他們看不到營銷的利益在哪里。而打著慈善的旗號想獲得商業上回報的企業他們經常碰到,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是希望獲贈單位支付一定的設備成本,遇到這種企業他們就一一將他們打發走了。

                  至于價格偏高的問題,48萬元是因為整套儀器里面還包括很多輔助設備,網上的價格便宜,可能是具體的型號類型不一樣。捐贈的每個康復理療中心配置10臺貝達安高電位治療儀,同時配套治療座椅、設備講解掛圖(架)、光和電解水機、42英寸掛式彩色電視機、貝達安高電位治療儀展示模型等設施和設備。

                  而對于高額的運費和安裝費的問題,考慮個別廣州市以外的邊遠地區醫院運輸成本較高,按照協議約定,由受贈醫院支付設備設施運輸和安裝儀器實際產生的合理費用。但具體數目由醫院和捐贈方協商,紅會并不掌握。

                  貝達安廣州公司負責人也否認了2萬元運費,他們只對不在廣州的清遠、潮州等遠一點的地方收取一定的運費。而記者從現已安裝完畢的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和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了解到,這些設在廣州的“紅十字博愛康復理療中心”確實沒有收取運輸費和安裝費。

                  作為慈善捐贈的參與方,廣東省紅十字會不是應該對慈善過程有所控制嗎?為什么會對運輸費安裝費等具體狀況卻不甚了解呢?廣東省紅會對此表示,運輸費、安裝費在本次慈善捐贈中僅僅是小額費用,例如控制在幾百元之內,應該還是合理的,捐贈方會按運輸和施工的實際費用和醫院結算。但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一定會調查。由于目前20家受贈醫院僅僅安裝了2家,又表示都沒有支付額外費用,調查也無從進行。

                  公眾:慈善不可被利用

                  針對這一事件,廣東省易春秋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王旭陽表示,至少從目前已經發生的捐贈和已經實施了的項目來看,捐贈各方并沒有違背法律,而且手續還算完善。至于有人認為捐贈過程中企業有明顯的商業目的,這是企業誠信和企業道德問題,可是從程序本身而言,并沒有大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場本該溫馨善意的“慈善捐贈”,卻引得議論紛紛,很重要的原因是近年來醫院的確遭遇過“假慈善、真營銷”的尷尬。

                  有醫療企業生產領域人士表示,高電位治療儀這類低成本、高定價的醫療器械,生產成本是很低的,流通過程中的營銷成本極高,原材料成本一般達不到終端零售價的10%,工業成本不會超過終端零售價格的30%,否則無法承擔層層分銷和返點。如果捐贈方收取高達2萬元的“運費”,是可以回收一部分工業成本,但這對捐贈企業沒有實際意義,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看重的是進入醫院的渠道以及在三甲大醫院的示范作用。這些捐贈發生的費用,都可納入企業的推廣費用。

                  記者了解到,市場上包括高電位治療儀在內的醫療器械五花八門,各個廠家、銷售代表使盡了渾身解數,目的就是打進醫院,搶占市場,以便為后續銷售鋪平道路。而“捐贈”,就成了常用的營銷手法。不少三甲醫院反映,他們幾乎每個月都要面對醫療企業生產商的“捐贈”營銷。這樣的營銷多以捐贈和慈善為名,策劃方案卻很露骨地直指商業營銷。對此三甲大醫院一般都予以回絕。

                  對此,有廣州市民表示,作為慈善捐贈,企業如有自己的公關形象宣傳考量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是借慈善之名行企業營銷之實,則是對“慈善”的褻瀆,是對社會誠信的“高位電擊”。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要自律,相關監管也應跟進,別讓慈善這件好事最終傷了公眾,也損害了自身的長遠發展。

                責編:張建鵬
                0

                相關新聞

                更多>>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道,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