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小丫跑兩會(微博)》
(一)在收入分配改革中 如何增加農民收入
3月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年度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為重要內容。
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是兩會的代表委員近幾年持續關注的問題。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我國有25個省份的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超越各省的GDP增速,有29個省的農民收入增速整體快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2011年,江蘇省大力提升農業組織化水平,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成員達562萬戶,入社農戶比例達38%,出資額909億元,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位。
(二)“韭菜合作社”與“扣蟹養殖合作社”的建立與發展
走進江蘇省啟東市的農村,隨處可見連成一片的塑料大棚。在啟東市北新鎮民新村的一個蔬菜大棚里,當地小有名氣的“韭菜大王”龔善新正在幫助同村的菜農收割韭菜。龔善新告訴記者,這些韭菜是今年的最后一批了。北新鎮韭菜種植戶告訴記者,發到全國各地的韭菜由龔社長統一來銷售。菜農告訴記者,2011年韭菜每畝收入有9千元左右。
53歲的龔善新是啟東市新田蔬果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也是當地最先在大棚里種韭菜的農民。他告訴我們,成立于2007年新田蔬菜專業合作社目前有500多戶菜農,其中80%以上種的都是韭菜,所以菜農們更習慣叫它“韭菜合作社”。從去年底到現在,他們合作社種植的大棚韭菜一直供不應求。龔善新說:“現在供應很緊張,從10點鐘以后光是接電話都來不及,不夠安排。所以一個緊老客戶,還要給新客戶,那么路遠的,他們一拉就幾十噸,700、800噸,這么多的貨,所以還要增加種植的面積。”
剛剛過去的2011年,全國各地接連出現的“菜賤傷農”的報道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但龔善新卻帶著合作社的菜農,家家戶戶都賺了個盆滿缽滿,究竟有什么法寶呢?去年6月才加入韭菜合作社的菜農施碧輝向我們講述了他的經歷。施碧輝說:“我們當時種的時候就是這個黃瓜、茄子還有菜椒,花的人工,付出去的錢也是相當大的,純收入不太多,每畝地只有2千左右?!?010年,施碧輝家大棚里種植的青椒獲得了豐收。可當他滿心歡喜地把滿滿一卡車青椒送到上海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想賣個好價錢的時候,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
施碧輝告訴記者,走進批發市場,拉過去以后,他們說不需要了,不需要了,賣不掉就拉回去,拉回去還要出保潔費,又不能把這個貨全都倒掉。最后只能深埋,埋掉。
這次慘痛的經歷,讓施碧輝幾乎想放棄已經種了多年的蔬菜大棚。而就在這個時候,龔善新和他的韭菜合作社來到了洋橋村。在合作社內有培訓班,從進種子到肥料、農藥到銷售,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痹缭?003年,龔善新就發現,傳統的黃瓜、油菜、辣椒等大棚蔬菜已顯露出同質化競爭的苗頭,而在江南地區用有廣泛消費市場的韭菜卻是“一枝獨秀”。進一步考察后龔善新了解到,啟東本地的韭菜上市期恰逢元旦春節之間的市場需求旺季,比北方韭菜要早一個月。同時,韭菜還具備一次播種、多年收獲和培植采收簡單、用工量少等優點。最關鍵的是,韭菜在華東地區尚無連片規模種植。于是,龔善新決定改種大棚韭菜。
施碧輝說:“我們從2003年開始,試一下子,種了5、6畝韭菜,效益相當好。在2003年那時候有5、6千塊錢一畝?!背醮卧囼灥某晒?,讓龔善新拿定了主意。從2004年起,他逐步把自己的500畝蔬菜全部改為大棚韭菜,并在2007年聯合同村的100多戶菜農,成立了韭菜專業合作社,從購種、肥料、農藥到銷售進行統一管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