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高考方案10個月內(nèi)公布 家長須在當?shù)赜泄ぷ?/h2>

                2012-03-04 08:49 來源:新京報

                  

                  考生在煙臺三中考點外復習。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3月3日表示,異地高考改革方案將很快出臺,現(xiàn)在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異地高考是有條件的,除了考慮城市承載能力外,還對家長和孩子有一定條件要求,家長要在當?shù)赜泄ぷ鳌!?/p>

                  鼓勵各地盡快推進

                  3月3日,列席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式的袁貴仁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很快就會出來”。

                  在有關異地高考的問題上,袁貴仁表示,教育部正鼓勵各地盡快推進,有些城市可能難度稍微大一些,教育部也為此正在積極協(xié)調(diào),現(xiàn)在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了,涉及很多情況,比較復雜。袁貴仁強調(diào),在參加高考的問題上,目前全國還做不到自由地選擇到哪個地方去考試。

                  與山東政策思路一致

                  此前,山東省已在全國率先突破高考戶籍限制,從2014年起將允許非戶籍考生在山東參加高考。袁貴仁表示,教育部醞釀中的異地高考改革方案與山東出臺的政策“思路上一致”。

                  袁貴仁稱,去年1月起,教育部就在各省市展開方案調(diào)研、對接和征求意見的工作,現(xiàn)在到了最后時期。教育部很快就會出臺一個總的文件,同時鼓勵各省積極推進,出臺自己的高考方案。談及方案公布時間表時,袁貴仁表示:用不了十個月。

                  高考移民不具備條件

                  對于異地高考,袁貴仁表示,教育部正“積極推進,要有條件準入”。他解釋說,參加高考畢竟有條件,“不可能所有人都到一個城市讀書”。袁貴仁列舉了異地高考條件:城市的承載能力,家長有條件,孩子也要有條件。“家長要在這里工作。高考移民是沒有這些條件的,孩子在外地讀書,家長在外地工作,孩子卻在這個地方考試,這是我們不同意的”。

                  對于部分考生放棄高考參加國外大學入學考試現(xiàn)象。袁貴仁說,現(xiàn)在開放的力度越來越大,有些家庭有能力承受孩子到國外學習。袁貴仁補充說,他相信“大家最終會選擇中國的高等教育”,因為中國的高等教育有很多是很優(yōu)秀的。

                  聲音

                  “考生在哪上學就該在哪高考”

                  山東省不久前推出高考新政策:從2014年起,凡在山東省高中階段有完整學習經(jīng)歷的非戶籍考生均可在山東省就地報名參加高考。來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部分人大代表認為,“就地高考”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但是要在全國推行還面臨一些難題。

                  “哪上學就在哪高考”

                  山東首先破冰的“就地高考”,解決了在山東務工的外來人員子女回戶籍地高考的煩惱。長期以來,我國各地都實行高考戶籍限制政策,這樣就導致廣大非戶籍考生只能回到原籍所在地參加高考。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北流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幼薇談及“就地高考”深有感觸,她身邊有一些朋友在廣東等地打工,孩子在當?shù)爻錾砷L,受到的教育也比家鄉(xiāng)好,但回原籍參加高考卻很少有考出好成績的。全國人大代表,合浦縣廉州中學副校長周懷慷認為應該以學生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對考生來說,應該是在哪里上學就在哪里高考,這樣才公平。”

                  要防變相“高考移民”

                  山東“就地高考”政策出臺后,有輿論表示此舉將是把雙刃劍,在解決務工人員子弟回家高考困難的同時,也可能會引發(fā)變相的“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問題在我國不少省份由來已久。2005年,海南的“高考移民”人數(shù)多達9793人,以當年報名人數(shù)4.49萬人計算,平均不到5名考生中,就有1名高考移民。此后,國家對“高考移民”實行嚴厲的鐵腕政策,“高考移民”潮逐漸平息。

                  王幼薇認為,“就地高考”如果從考生利益出發(fā),肯定是在居住地參加高考更為公平合理,但難免有人會鉆空子,還要看實際執(zhí)行中怎么來規(guī)避這類問題。

                  解決高招資源分配不公

                  其實,對“就地高考”大眾最關心是否會搶占本地的教育資源。“就地高考”話題背后的根本矛盾,在于高校的招生資源分配不均衡。

                  周懷慷說:“各大學的高考錄取名額沒有公平分配。像北大清華復旦等一類院校,給山東、河南等省份不過幾十個名額,卻招收大量本地生源。大學的招生名額應該按省區(qū)情況合理分配,分數(shù)線應該不要差距太遠。周懷慷認為,教育資源應該保證在同一個區(qū)域基本均衡,差異是相對的,沒有絕對公平。他認為,相對合理的差異更能促使教育發(fā)展,教育資源的差距應該是一步步縮小,而各地也應該發(fā)展出自己的辦學特色。據(jù)新華社電

                  建言

                  “實現(xiàn)異地高考應確定時間表”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陳萬志昨天表示,實現(xiàn)異地高考的目標共識達成后,應確定一定的時間表,以使得這一問題對各地形成約束力,“否則也可能遙遙無期”。

                  陳萬志說,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必須在戶籍所在省份參加高考引起了多方關注和詬病。“這種不公平已非常表面化了”。陳萬志稱,現(xiàn)在打破高考戶籍限制的呼聲很高,這說明,隨著人口流動增加,公民追求公平的意識和權利意識在提高,“在所有的公平里,機會公平最重要”。這種背景下,他認為袁貴仁部長的這種表態(tài)算是邁進了一步。他也承認,高考戶籍限制問題由來已久,“一下子放開這種限制,實際上也不可能,也難以操作,要漸進推進”。

                  陳萬志解釋說,打破高考戶籍限制的解決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利益博弈,“這算是一項重大改革,可能是一部分的利益相對受損,這種情況下利益博弈就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和公平問題”。

                  陳萬志認為,袁貴仁部長所提出的幾個條件使得問題解決起來具有可操作性,“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認為這幾個條件可以斟酌,像矛盾比較集中的城市,“如果錄取分數(shù)線拉高甚至比其他地方還要高,那誰還會往那跑?”

                  對于袁貴仁所講的“目前全國還做不到自由地選擇到哪個地方去考試(高考)”的說法,陳萬志希望這個“做不到”需要設置一定的條件,“在多少時間內(nèi)不可行還是永久性地不可行?”

                  本報記者 郭少峰

                  數(shù)說

                  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有2.2億人離開戶籍地遷居異地工作和生活。據(jù)統(tǒng)計,2010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小學和初中就學的人數(shù)達到997.1萬。其中,在公辦小學和初中就讀的分別占77%和80%。

                責編:李璐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shù)溃瑐€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