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縣雁鳴湖鎮概念性總體規劃的中原特色水街透視圖
雁鳴湖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暨“三化”協調發展空間布局圖
鄭州晚報訊 中牟地處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鄭州新區“三區”疊加的核心區,如何在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區建設中做到“挑大梁,走前頭”呢?昨日,中牟縣召開了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大會,向縣、鄉、村干部及鄭州駐中牟單位介紹了中牟縣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三化”協調發展空間布局、總體思路、政策安排、實施策略和發展愿景等。中牟已經鼓足干勁,正在打一場全縣域新型城鎮化建設攻堅戰,為打造鄭汴牽手城市連綿帶作出新貢獻。
中牟充分認識到新型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破題之作
中牟縣農調隊最近對全縣近三年的建房情況做了一項調查。
調查顯示:中牟縣平均每年新建、翻新房屋數為2.3萬戶。其中,每年約有1.3萬戶建房屬于無謂跟風建設。
一輪輪建房之后仍舊“有新房而無新村”。長此以往,不僅造成農村資源和農民財富的巨大浪費,而且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無法根本改變。
在城市,孩子們接受的是優質教育,農村孩子的教育只是分散的低層次教育;城市居民看病有大醫院、好醫生,有些農村連小診所都沒有,缺醫少藥;城市購物可以到大商場、大超市,農村只有零散分布的代銷點,還經常買到偽劣產品;城里人出行有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而有些農村連好點的柏油路都沒有;城市居民生活中必備的水、電、氣、暖一應俱全,農村百姓想都不敢想這些待遇。這種巨大的城鄉差別,引發大量農民進城,使得城市自我調節功能發揮到極限,不但導致諸多“城市病”,還使農村出現空心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特別是如今第二代、第三代農民工的出現,回不到農村,也無法在城市落戶,成為尷尬的一代。
立足國情、省情、市情,鄭州把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鄭州科學發展、長遠發展的大事、要事來抓。中牟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充分認識到新型城鎮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破題之作,強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惠及民生,讓農民不用進城就能享受到城市文明、舒適、便捷的生活。
新型城鎮化建設將為中牟富民強縣打下堅實基礎
根據中牟縣的新型城鎮化規劃,該縣直接投入到群眾身上的資金達到588億元。
這些新型城鎮化資金從哪里來呢?
中牟縣新型社區空間布局規劃共涉及427個行政村,這些村莊累計占地面積212119畝。通過新型城鎮化建設,可節約土地105359畝,這部分節余的村莊建設用地指標重點用于產業集聚區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服務、重大民生工程等。
按照目前中牟縣的用地需求和產業發展規劃,這些節余的土地如果有20%用于商業開發,即21071.8畝土地,按每畝200萬元計算,完全開發后收益將達到421億元;如果這些節余土地有80%用于工業發展,即84287.2畝土地,按每畝230萬元投資強度和每畝500萬元的產出率計算,這部分土地完全利用后,將帶來1938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每年4214億元的生產總值。
“這些收益通過反哺農村,將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打下堅實基礎。”鄭州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中牟縣委書記楊福平說。
新型城鎮化建設將為中牟富民強縣打下堅實基礎,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2011年,中牟縣的城鎮化率為38%,分別比全國、全省、全市城鎮化率低10個、1.5個和28個百分點。“這是中牟縣的短板,也是中牟發展的潛力所在。”楊福平說,如果到2015年,中牟縣的城鎮化率能夠達到50%,在未來4年就可以帶動400多億元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和200多億元的消費支出;如果到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可以帶動650多億元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和400多億元的消費支出。
中牟縣83個新型農村社區力爭5年大頭落地,8年基本完成
中牟縣為對接和落實《鄭州都市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編制了《中牟縣新“三化”協調發展空間布局規劃》,將中牟的新型城鎮化空間分為城市功能區、新市鎮和新型農村社區三級。
按照規劃,每個并點社區群眾生活半徑不超過3公里,人口不少于5000人,全縣16個鄉鎮的383個行政村分期分批安置到83個新型農村社區。
中牟縣的這83個新型農村社區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合村并城(區),將連霍高速以南、鄭民高速以北、東縣界及萬三公路以西、西縣界以東區域,整合為33個新型農村社區;二是合村并鎮,將合村并城(區)以外區域的鎮區,整合為9個鎮區社區,其中,雁鳴湖、姚家、萬灘、黃店為新市鎮;三是合村并點,將剩余的180個行政村整合為41個新型農村社區。
“我們將在全市力爭率先實現新型城鎮化目標,在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和鄭州新區建設中挑大梁、走前頭。”楊福平說,中牟縣今年將啟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43個,到2014年累計啟動67個,達到80%,力爭5年大頭落地,8年基本完成。
據了解,通過5年的努力,中牟將基本實現5個戰略目標:
一是快速推進以“一中心、四重點、三組團”為重點的縣城、新市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確定空間層級清晰、職能特色鮮明、城鄉統籌發展的組團式、生態型現代城鎮體系。“一中心”是指縣城作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四重點”是指根據縣域產業布局,重點發展的4個新市鎮。“三組團”是指強化白沙組團與國際物流園區、白沙鎮區的規劃銜接;強化中牟城區與中牟汽車產業集聚區、綠博組團的規劃銜接;強化綠博組團與官渡鎮、官渡組團的規劃銜接。
二是交通廊道和路網系統基本形成網絡,四類社區初具規模。
三是城鄉居民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均等化。
四是產業互補、產城融合、交通一體、服務共享、生態共建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五是實現縣城新老城區空間布局結構和功能有機更新,現代服務功能和綜合實力得到明顯提升,產業集聚區、新市鎮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型城鎮化重要空間載體。
中牟縣形成了一個共識:新型城鎮化建設群眾是主體
在短短一年多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中牟縣形成了一個共識:新型城鎮化建設群眾是主體,離開群眾,新型城鎮化建設等于紙上談兵、空中樓閣。因此,從拆遷補償到建設安置,每一個環節中牟縣都做到取得群眾同意,贏得群眾支持。
雁鳴湖鎮和姚家鎮是鄭州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現在進展如何呢?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之初,許多群眾不愿意放棄宅基地,不愿意集中到社區樓房里居住。通過到先進地區參觀,比如新鄉、平頂山,特別是村組干部的帶頭示范,姚家鎮和雁鳴湖鎮大部分群眾已經轉變了觀念,紛紛提出來也要住高層,也要住帶電梯的房子。
“百姓是有眼光的,百姓也是最會算賬的。我們當前的工作要取得突破性進展,必須密切聯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讓群眾自己算清經濟賬。”姚家鎮黨委書記駱照順說。
據了解,姚家鎮今年共啟動合村并鎮社區1個,合村并點社區3個。
“雁鳴水鄉”雁鳴湖鎮在今后新市鎮建設等方面將投入上百億元。目前,旅游農業觀光示范區先導區正全面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設施建設和生態水系建設,雁鳴湖生態風景區正在進行“一湖三路”建設,新市鎮已經啟動道路建設和安置區建設。
《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中原經濟區建設要走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
省委書記盧展工在省九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要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的引領作用、支撐作用,以新型城鎮化引領“三化”協調科學發展。這完全符合糧食主產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找準了河南在全國區域發展中的定位,廓清了糧食安全責任與富民強省的關系,指明了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方向。(記者 張輝 姚輝常 文 通訊員 衡文學 張效強 供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