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獨家 > 正文

                清明節來臨之際種下長青樹 文明祭掃緬懷警察烈士

                2018年04月02日15:40  來源:映象網

                5034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 通訊員 劉濤)“夏日紅、張勇、徐建民……,今天我們為你們種下常青樹,永遠的懷念你們,敬禮……”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4月2日上午,鄭州市公安局特殊警務支隊民警來到鄭州龍湖附近的綠化區,親手種下了23顆常青樹,以此來紀念2017年里河南因公犧牲的23名烈士。

                  “清明節到了,想起在崗位上犧牲的的戰友,心里很難過,今天為他們每人種下一棵常青樹,把他們的名字掛在上面,這些牌子可能不久會消失,但這些常青樹將會在我們的精心呵護下長成參天大樹,讓烈士精神長存,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據我們所知,截至三月份,2018年又有4名戰友倒在工作崗位,真心希望我們明年只需要種下4顆常青樹。”民警朱曉偉說。

                  清明,是個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但是焚燒香火、燃放煙花爆竹和燃燒錫紙、冥幣、紙錢、紙扎等風俗用品傳統的祭祖方式不僅不安全,而且會對環境造成傷害,春季又是火災的高發季節,每年都有因祭掃不當發生火災造成重大財產損失的現象。“我們種下一棵常青樹,既表達了對戰友哀思,又為美麗中國建設做出一份力量,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民警告訴記者。

                文章關鍵詞:清明節;常青樹;警察烈士 責編:李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清明節后續發展

                  融匯了寒食節和上巳節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終于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

                • 融合上巳節

                  上巳節古時在農歷三月初三日舉行,主要風俗是踏青、祓禊(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反映了人們經過一個沉悶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調整的心理需要。

                • 清明節起源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 取代寒食節

                  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其實,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跡。

                • 清明小長假 清明上河園游客接待量再創新高

                  清明“小長假”期間,國家5A級景區、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共接待游客近12萬人次,同比增長11%,收入同比增長31%。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