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送錦旗。
老人在公交車長中辨認當年救助自己的車長,沒有找到。
映象網快訊(記者 邱延波 通訊員 云悉 文/圖)10年前,一名新鄉的農民在鄭州坐公交車時發現錢包丟了,公交車長不僅幫他投幣,還送他路費讓他回家。10年后的今天,這名農民帶著錦旗來感謝這名車長,卻無法找到這名車長了。如果您認識這名車長,請通知他一聲,讓他來接受這面遲來的錦旗。
新鄉農民丟錢包,9路公交車長救助
8月3日上午10點左右,一位上了年紀的男同志,來到花園路劉莊公交站9路調度室,手拿錦旗聲稱要感謝一位公交車長。老人家在9路調度室仔細搜索了一遍又一遍,也沒能找到他要感謝的人。
9路當班調度申法娜給老人家端了一杯水遞過來,耐心的詢問老者他要感謝的車長是男是女?長什么樣子?這里有在崗車長基本信息和照片,看老人能否認出來。
老人說他是新鄉人,叫陳躍進。事情還得回到十多年前的一個冬天。當年陳躍進從外地打工坐火車回來,到鄭州再轉長途汽車回新鄉。當時正值春運期間人特別多,他又帶了三個大行李包和一個小行李包。也許因為奔波勞累和人多擁擠,他費了好長時間才從火車站里擠出來,一口氣跑到二七廣場9路公交車站點。大概等了十幾分鐘公交車就來了,他帶的行李多就最后一個上。陳躍進分別兩次把行李搬上車,公交車長讓他把行李搬到車廂尾部空置地放好再買票。他就聽從公交車長的疏導慢慢的把行李搬過去擺放好,這時公交車己經走了一站地了。他趕快尋找放有幾十元錢和一些日用品的小包,卻怎么也找不到。
陳躍進仔細在腦子里回放這段時間的每個過程,最后終于想起來:在乘坐火車時為了安全他把裝有少許現金的小包放在行李架最里邊了,外邊是3個大行李包,由于晚上比較安靜不知什么時候睡著了。在火車到達鄭州站時,陳躍進慌忙從坐位上站起來拉下來3個行李包,背一個左右手各挎一個,就在車廂內隨著人潮被推下車來到廣場,之后就跟著人潮來到9路公交車站點,他把裝有路費的小包忘在火車上了。
陳躍進就如實的對公交車長說:“我裝路費的包忘在火車上了,現在身上一分錢也沒了。”公交車長安慰他說:“你先坐吧,車費我幫你墊了”,在等信號燈的路口車長從自己兜里掏出一元錢投進錢箱內,車長轉身對他說回到本車終點站再幫他拿回家的路費。
等到了終點站長途汽車北站,之后別的乘客都下車了,公交車長從他兜里掏出僅有的十多元錢,交到陳躍進手中,對他說這些錢足夠你坐長途汽車回家了。陳躍進再三感謝并問他的姓名,9路公交車長始終沒有告訴他。
尋找公交車長,接受遲到的錦旗
回到新鄉老家后,陳躍進在老家干起了種殖業,也沒往外跑。但是,公交車長的這份恩情一直埋藏在他的心底。
如今,到了這個年齡,陳躍進已不再是勞動的主力了,孩子們也都長大了,生活也富裕了,時間上也悠閑了。當年公交車長的救助讓他始終無法忘卻,他決定送上這一面遲到的錦旗,感謝十多年前無私幫助他的9路車長。
經過陳躍進仔細查看,在崗車長信息和照片沒能找到當事車長。據陳躍進講述的車長模樣,當班調度申法娜推測當事車長可能己經退休了。申法娜接下錦旗后,開始想方設法尋找當事公交車長,車隊將會通過離退休信息逐個查詢。
為了給來自新鄉的陳躍進老人完成一個心愿,公交公司希望借助映象網尋找十多年前為新鄉乘客陳躍進老人墊付車費的己退休原9路車長,如果當事公交車長看到報道,請與公交二公司二車隊書記聯系(65770105),車隊將會把這份遲到的榮譽歸還給你。讀者如果知道這名公交車長的,也可與公交二公司二車隊聯系。
今年2月5日,《三門峽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農民進城購房促進住房消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意見》提出實施財政補貼優惠政策,明確規定了購房補貼對象和范圍、購房補貼標準、農民身份的界定、契稅補貼對象和范圍、房產契稅補貼標準、購房補貼和房產契稅補貼發放辦法等。如今距離該優惠政策結束還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近日,記者采訪相關部門,了解農民進城購房補貼的申請情況。
從2009年開始,我市率先在全省建立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區域中心站,以產業為基礎,打破了行政區域的限制。在發展都市生態農業方面,2015年,我市整合資金6億余元在全市建設了119個面積1000畝到2000畝、總面積近12萬畝的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園。
日前,信陽市淮濱縣固城鄉白布村村民董志國等人映象網記者反映,他們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幾十畝農田被當地的一個磚窯廠占用了,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也沒有結果。
□晚報記者王冬霞通訊員田春雨 去年,西平縣專探鄉王蘭莊農民王天才種出了24公斤重的紅薯和高達3米的“芝麻樹”,今年,他再破紀錄,種植的一株紅薯重達30公斤。
□晚報記者王冬霞通訊員田春雨 去年,西平縣專探鄉王蘭莊農民王天才種出了24公斤重的紅薯和高達3米的“芝麻樹”,今年,他再破紀錄,種植的一株紅薯重達30公斤。
今年他再破紀錄,種植的一株紅薯重達30公斤。
2015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截至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6.6%,約有200萬農民變身為市民。
農民從農村走向城市的第一步,會面臨不少門檻。而首個難題是戶口問題。為解決此問題,意見出臺四大舉措。
農民從農村走向城市的第一步,會面臨不少門檻。而首個難題是戶口問題。為解決此問題,意見出臺四大舉措。
柘城縣是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的“中國三櫻椒之鄉”,已有40年的栽培史。全縣三櫻椒種植面積達40萬畝,幾乎占全縣耕地面積的40%,辣椒年交易量50多萬噸,年產干椒10萬余噸,產品銷往世界各地。
柳河鎮西部的張莊村人多地少,當地政府根據扶貧調查摸底情況,決定對張莊村實施產業幫扶脫貧。經多次溝通協調,在當地政府的牽線搭橋下,使新鵬泰塑編廠與張莊村成功“聯姻”,采取“公司+農戶”的扶貧模式,由政府牽頭,負責加工項目的組織、宣傳和實施,企業負責技術培訓,村委會優先選擇有一定勞動能力、積極性高的貧困戶與塑料編織袋廠對接。
虞城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舉措和首要任務,創新實施四大產業扶貧模式,“四輛馬車”助民奔富,成效明顯。目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來自產業扶貧。
“建業足球是河南體育的一面旗幟,作為河南本土音樂人,我們也一直期待為自己的家鄉球隊寫歌。足球與搖滾,二者本身有很多相似之處。”談及創作《永不言別》的初衷,蔣立煒這樣說。實際上,前不久,農民兄弟樂隊就曾改編《手榴彈之歌》致敬建業隊長戈麥斯。
時下,網購勢頭強勁。但是,火爆的背后,消費糾紛也層出不窮,如果與賣家協商無法解決,不少消費者最終想到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10萬冊圖書免費看,閱覽室里安靜舒適有茶水,還24小時不打烊。如果說這樣的“高配置”來自縣城里一個農民開起來的圖書館,你相信嗎?昨天開幕的寶豐縣首屆讀書節里,承辦活動的24小時公益圖書館成為最大亮點,而它的背后,是一個普通農民書商不普通的公益“書香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