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獨家 > 正文

                商城縣金寨村“鄉村舞臺” 讓傳統文化豐富村民生活

                2016年07月29日18:28  來源:映象網

                5034

                最受孩子們喜愛的花挑舞表演

                最受孩子們喜愛的花挑舞表演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實習生 付燕妮 文/圖)七月流火,整個廣場上更是熱氣騰騰的。你敲鑼我打鼓,你唱歌我伴舞,臺上的演員賣力表演,臺下的村民盡興叫好,這是一場屬于他們的戲。商城縣金寨村這個大別山下普通山村,熱鬧非凡。7月28日,映象網記者來到這里,看到村民們正在表演舞獅子,花挑等傳統節目。

                  金寨村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周邊一棟棟小樓林立,現代化氣息濃厚。

                  舞臺上幾名老人臉上帶著淡妝,扛著一根扁擔,挑著一對花籃,臺下村民看得興高采烈,歡呼聲不斷。

                  作為深受當地村民喜愛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花挑戲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嶄新寬闊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成了老人和孩子們最好的舞臺。

                  “這里的村民都特別喜歡看戲,特別喜歡看花挑戲,每次我們來表演,村民們都從大老遠趕過來。”花挑戲演員胡霞說,自從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成以來,村民們看戲看表演就更方便了。

                  據悉,金寨村憑借全省“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村建設為契機,全力搭建服務群眾平臺,以金寨村三縱三橫為主服務圈,以村部為中心向周邊區域輻射。

                  商城縣宣傳部副部長雷曉明介紹,在金寨村推進示范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充分挖掘村里的特色文化資源。通過深挖本地特色文化資源,比如今天表演的花挑,大鼓書等,使這里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更具親和力,凝聚力和生命力。

                  據了解,截至目前,金寨村綜合服務文化中心示范點已經全部竣工,公廁,水,電,寬帶等“七個一”設施全部安裝到位。今年年底前商城縣還將有7個示范點全部配備圖書閱覽室,乒乓球臺,音響設備等群眾文化娛樂設施。

                文章關鍵詞:鄉村舞臺;傳統文化;文化生活;村民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甘肅將建6195家鄉村舞臺

                  甘肅近日披露的《貧困村鄉村文化場所建設支持計劃實施方案》公布,到2017年底,甘肅將完成58個片區縣、17個插花縣6195個貧困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此舉旨在提高貧困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整體水平。

                • 鄭州11中舉辦書法培訓 感受筆尖魅力

                  12月12日下午,鄭州十一中邀請張玉璽老師為全體青年教師進行書法培訓,教科室副主任花書喜主持了本次活動。

                •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美麗“邂逅”

                  在河南鄭州城市中心區,有一座始建于3600多年前的商代都城遺址。遺址四周是由黃土堆砌而成的城墻。在城墻的橫斷面上,依稀可見從商周到明清各朝代夯筑的墻體。

                • 弘揚國學智慧 傳承經典文化

                  國學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知識載體,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進程中,始終是一種不朽的教育力量。

                • 傳統文化進校園 剪紙藝術不失傳

                  梁家付的剪紙作品2015年獲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4年獲得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中國天津2014西岸剪紙藝術節》優秀獎,2014年獲得首屆中原——鶴壁非遺文化產業博覽會金獎。

                • 村莊是遺落的精神圣地

                  中原大地上散布著無數的村落,這些村落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

                • 玉雕荷花的寓意

                  周敦頤的一首《愛蓮說》讓原本平淡無奇的荷花成了眾人歌頌的對象,出淤泥而不染,正直廉潔的形象成了人們歌頌荷花的主要特點。

                • 傳統文化,如何穿越千年與你相愛

                  提起傳統文化,成長于文化斷層期的現代人多數沒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每天隔著電視屏幕,身處在鋼筋水泥中的我們,通過大眾傳播的無數次誤讀,與老祖先的距離早已不只是幾千年。我們的文化基因到底該去哪兒找呢?

                • 立德樹人,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

                  立德樹人,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 ——喜迎第七次全國少代會系列評論之四(1/1)  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義”。中國夢之所以富有強大的凝聚力,在于中國夢的實現必須扎根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青少年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

                • 用傳統文化精髓滋養我少年精神追求

                  (1/4)內容提要:傳統文化教育不是一句口號,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的基因,是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合力下形成的,如同播下一粒傳統文化的種子,在不斷的熏陶和學習中,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使之在青少年心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最終成為一個擁有中國夢,敢于擔當的中國人。

                • 傳統文化中如意的寓意

                  如意遠在東漢時就已有之,在清朝時,已成為宮廷的珍寶之一。它的造型是由云紋、靈芝做成頭部銜接一長柄。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當時人們用它來搔手顧不到的癢處,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如意,是玉雕件中較為特殊的制品,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吉祥之物。

                • 傳統文化中常見的祥瑞動物玉器有哪些

                  自古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有帝座的寓意。在古代的中國,頭有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稱母子螭。

                • 收藏!傳統文化常識大全

                • 評傳統文化受重視:回歸傳統不是回到傳統

                  近些年來,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這當然是好事,但有時候卻有些走過頭了。譬如到處搞盛大的祭孔大典,穿漢服,行跪拜禮,仿佛讓人感覺到是穿越到了古代。

                • 揮毫京南怡茗軒、播撒傳統文化

                  2014年11月30日室外已是嚴寒,黃葉飄飄,寒風料峭。在京南固安怡茗軒王永革書畫工作室,卻是春意盎然,生機一片。來自河北雄縣的幾位著名書畫家(梁振海、唐庭伯、侯玉蘭、魏德琦),和固安的企業家歡聚一堂,揮毫潑墨。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