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 (記者 劉鵬)有媒體報道市面上出現了很多輻照食品,如泡椒鳳爪、方便面等,包裝袋上很少看見“輻照食品”標注。那么究竟什么是輻照食品?經過輻照的食品是否可以放心食用?
記者走訪多家超市了解到,鄭州市場上真空包裝的泡椒鳳爪有12個品牌,產地多為重慶。其中只有6個品牌在包裝袋背面用小號字體標注有“輻照食品”字樣,如果不仔細查找,很難注意到。而在方便面的貨架上記者看到,較為知名的品牌上都會有一小行字標明采用國際輻照技術,一些不知名的品牌包裝上沒有任何輻照的字樣。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鄭州市民,幾乎沒有人知道什么是“輻照食品”,而且從未注意過包裝袋上是否有“輻照食品”字樣。
數據顯示,我國包括果蔬調料、包裝食品在內的輻照食品,每年產量在30萬噸以上,但是有的廠家不愿意標明自己的產品經過輻照處理,主要是怕引起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心,影響銷售。輻照食品到底是如何殺菌的?人們在食用的時候又是否安全呢?記者咨詢了鄭州市輻照中心的工程師田青亮。
“包裝材料的滅菌,食品的一些脫水菜,還有一些香辛料,類似于這樣的東西都需要輻照。它是沒影響的,它是射線通過物質相互作用以后,對微生物里面的一些核糖核酸,一些蛋白質,對它們破壞以后失去了活性,它沒有殘留。” 田青亮說,“經過輻照的產品可以延長它的貨架期,使它的流通時間延長。除了真空包裝的食品以外,我們平時所食用的大蒜有的也會經過輻照處理。大蒜主要是為了保鮮,通過對芽胚里面一些生命物質的破壞,抑制它發芽,起到保鮮的作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