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2年,平頂山小伙司少杰從鄭州大學畢業,他開始從事和外語相關的培訓和翻譯工作,兩年后重新選擇職業時在西四環附近的蓮花市場內開起了一家印度風味的餐廳。
鄭大畢業生開店 主營印度“家鄉菜”
2012年,平頂山小伙司少杰從鄭州大學畢業,他開始從事和外語相關的培訓和翻譯工作,兩年后重新選擇職業時在西四環附近的蓮花市場內開起了一家印度風味的餐廳。
“開始是經營炒飯,生意并不好做,后來有印度留學生主動教我做起了他們的‘家鄉菜’。”司少杰說,西四環鄭州大學和河南工業大學兩所高校內有不少留學生,來自南亞印度等國的留學生在飲食方面有著自己的獨特口味,部分印度留學生將正宗的抓飯做法傳授給了他。
一名印度留學生幫他的印度小廚起了“Desi Food”的名稱,還告訴他這個外語名稱的意思和“家鄉味道”接近,不少留學生真的把這里當做自己家的廚房,連餐廳開始時使用的特殊配料也是通過留學生購買來的。
印度小廚經營近4年,司少杰在自己主動學習做菜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主動傳授廚藝的留學生老師,這些熱情的留學生經常主動站在廚房門口,和廚房內忙活的司少杰交流提高飯菜質量。
小餐廳成為外國留學生的“朋友圈”
2014年秋冬季節,印度小廚的人氣開始不斷躥升,雖然小店面積很小,菜品還不夠豐富,但味道相對正宗的手抓飯和咖喱炒飯,卻吸引了來自多個國家多個民族的“吃貨”。3年來,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的留學生在課余或周末經常來到這里吃飯,越南、泰國等國的留學生也會選擇這里聚餐聚會,小店的墻壁上留下了司少杰與不同面孔的留學生的合照,司少杰也成為留學生微信朋友圈里的“熟臉”。
“咱這邊基本沒有印度風味的餐廳,原來大上海里邊經營的兩家價位又比較貴,留學生經常從市內跑到這里吃飯。”司少杰說,印度留學生的食物中通常少不了咖喱,小店不光在留學生圈子里具有良好口碑,還被部分公司當做了接待南亞客人的場所。
這家藏在鄭州大學和河南工業大學附近的餐廳,已經成為留學生們重要的社交場所之一,留學生們在這里迅速融入新的圈子,開始了在河南鄭州的新生活,小店也被稱為留學生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