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少店鋪將大門一側隔離出來一個小單間,出租出去,形成一個實體店兩個商戶的現狀。
二七萬達商業街上,一家魚療館的一部分臨街門面租給了一家臭豆腐店。
投資成本低,適合年輕人創業
未來,集合店或混合店模式將成為趨勢,在鄭州不少老街區,每到夏天,燴面館、羊肉湯等店門前總會扎起一個小攤兒,賣點涮牛肚、烤羊肉串、雞翅等小吃,頗受市民歡迎。
最近,記者發現,鄭州不少商場的美食街也開始效仿這種模式,不少店鋪將大門一側隔離出來一個小單間,出租出去,形成一個實體店兩個商戶的現狀。對此,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出租費用的高漲,這種集合店或者混合店模式將會成為趨勢。
現象:兩店同鋪逐漸普遍
從事行政工作的王女士居住在航海路一個商業中心,由于緊挨著商場,沒事兒就會去商場的美食街吃飯。從今年上半年開始,王女士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美食街上新開的櫥窗式小吃生意越來越多,并且生意都特別好。
“這些店鋪面積都很小,只有五六平方米,它們一般都開在一個大點的店鋪一側,形成兩店同鋪的現象,消費者隨買隨吃。”王女士說。
隨后,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家商業中心,在中原路萬達廣場不到100米的美食街內,記者發現至少有6家櫥窗式的小店面,它們賣的東西都不貴,平均在10元左右,有烤豬蹄、烤面筋、雞排、蜜汁排骨等。
雖然產品不一,但無一例外,它們都依附于一家大一點的店鋪,其中一家剛開業不到一個月的烤面筋店就依附于一家重慶面館;另一家主賣雞排的小店則依附于一家麻辣燙店。
“我們不需要大店鋪,只要能放得下一臺操作機器,一張桌子,夠一個人或者兩個人轉身就可以。”主賣雞排的老板曹先生說,由于所需面積太小,不好單獨租店鋪,他們就嘗試跟面積較大的店鋪進行合租,占用他們大門一側顯眼的位置。
此外,記者發現這些店鋪并不像平時我們在街邊地攤買的小吃,他們更傾向于時尚、快捷、有特色的產品,并且大多都是加盟店,有統一的操作技術和原材料,單賣一種全國聞名的小吃,并且強調正宗性。例如,從臺灣小吃“轟炸大魷魚”,到“武漢戶部巷烤面筋”,再到西安特色小吃“麻醬牛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