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畢業后住過1年,城中村一方面是臟亂差,另一方面又為剛畢業一窮二白的我們提供了廉價避風港。
自從十年前城中村改造大幕拉開,一座座城中村從鄭州地圖上消失,當年的臟亂差被改造后的漂亮小區或商業中心取代。但作為外地人融入鄭州的第一站,城中村曾以低廉的價格,寬容的姿態接納著這些擁入城市的追夢人。
近日,記者來到列入今年改造計劃的西韓砦、正在進行改造的黃家庵,實地探訪城中村已逝和將逝的時光,記錄下居住者的不舍與留戀。這些即將消逝的城中村,或許能勾起您或甜蜜或溫馨乃至酸澀的回憶。
來吧,講講那些銘刻在您記憶深處的城中村往事,讓大家和您一起傾聽夢想開花的聲音。
小兩口的兒子在城中村出生“安靜、清閑,感覺有點像家了”
3月31日上午9點20分,鄭州西韓砦村,上班族已經擠上經三路的公交車離去,狹窄的巷子安靜下來。
一分利超市店主雷寶強,正拿著牙刷蹲在店門外刷牙,愛人小李坐在樓間太陽光能照射到的地方,逗著8個月大的兒子玩。
今年25歲的雷寶強是開封人,在西韓砦住了兩年多,兒子便是出生在這里。“都說要拆遷,生意比過去少了一半。”小李說,近段時間,每天都有人在搬家,租房者來打聽時,頭一句也是“這里今年拆不拆”。
根據政府公布的計劃,金水區57個城中村,已完成拆遷43個,今年將全面啟動包含西韓砦、棗莊、大鋪等剩余的14個城中村改造。
如果真拆了怎么辦?雷寶強遞給顧客一盒煙,回頭一笑,“那就清倉大處理、大甩賣!”可他的愛人小李卻沒那么坦然,“真心不想讓拆,這里很安靜、清閑,帶著小孩也放心,感覺真有點和家一樣了。”
在擺出門外的貨架攤邊角處,放著一捧枯干的玫瑰花。這是去年8月,雷寶強送給老婆的生日禮物,小李一直沒舍得扔。其實,剛住進西韓砦那會兒,小李感覺有些壓抑,懷孕那段時間,看著頭頂狹小的天空,內心一度有些抑郁。不過后來鄰里間熟識后,坐在街頭聊聊天倒也變得習慣。
住在城中村,一家人攢錢買房“希望走后,不用再回來”
上午9點半,燒餅攤主楊娜,推著一輛三輪車回到胡同,將車靠墻停放后,拿出一個燒餅吃著。從早上6點到9點,她和老公在巷子口賣了20多個燒餅。
“夠我一天花銷了。”楊娜說,白天,她老公會再去一家飯館當幫廚,晚上回到家將近夜里12點,一月兩千多元,而她因為懷孕,已三個月沒去工作。
27歲的楊娜老家在駐馬店西平縣,在西韓砦住了6年多,兩年前父母也跟著來鄭州生活,平時在省人民醫院做保潔,他們在為攢錢在鄭州買房安家付出著。
在西韓砦北出口,周口25歲的李志榮提著捆綁好的臺式電腦,往外走。做平面設計的他,下一站是經七路附近的一個家屬院,月租接近一千,而他搬家的底氣,來自新換的月薪三千的工作,“住了兩年城中村了,希望以后我不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