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廣電 > 正文

                佛系“美男子”唐坤明的玉雕路:修身如玉 雕琢前程

                2019年05月22日10:50  來源:映象網

                5034

                映象網訊(記者 袁野)  “朋友們都說我性格比較佛系,確實我對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只想踏實的走好每一步,我相信我可以走得很遠。”

                5月中旬的石佛寺鎮,亞熱帶季風氣候帶來的32℃高溫,裹挾著點滴小雨從鎮平縣北的趙河飄灑而過,低氣壓帶來的悶熱讓玉博路玉涵工作室的玉雕學徒們開足了小風扇的馬力,額頭見汗,手上的刻刀卻一刻不見停。

                穿過一扇玻璃推拉門,一名長相英俊帥氣、個頭挺拔、眉宇間帶著一絲書生氣質的男子為記者沏上了一杯朋友剛剛送來的西湖龍井,對著記者如是說。

                他便是南陽市玉雕大師,2016年中國玉石器百花獎銀獎獲得者——唐坤明。

                學藝修身 雕玉如做人

                “第一次接觸玉雕是2005年,那會兒我16歲,生長在石佛寺這個‘中國玉雕第一鎮’,自然免不了從小耳濡目染,加上家里有親戚也從事玉雕行業,所以我進入這個行業也是順其自然。”唐坤明說。

                剛剛進入玉雕行業的唐坤明,在五里崗一玉雕廠學習,因為從小的底蘊,上手很快,別人幾天才能學會的工藝,他半天就能熟練掌握。“當時就感覺自己挺有天賦的,下定決心在這個行業干下去。”

                在廠里一呆就是4年,基礎手藝掌握的差不多的唐坤明感覺自己遇到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次瓶頸。“那會就感覺手上很別扭,雕刻出來的圖案自己怎么都不滿意,很是苦惱。”

                遇到瓶頸怎么辦,唐坤明覺得不能在廠里這么耗下去了,自身的水平提升也有限,他想到了拜師學藝。

                石佛寺鎮是是南陽玉雕的發源地,河南省唯一的玉雕產銷重鎮,中國最大的玉雕產品加工銷售集散地,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玉文化創意產業中心。這里天然的產業優勢讓眾多玉石雕刻大師在這里扎根,而劉國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劉國皓是土生土長的鎮平人,有著中國玉石雕刻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師等諸多榮譽稱號,在業內享有很高的聲譽。渴望得到名師指點的唐坤明,推開了劉國皓老師“醒石齋”工作室的大門,開始了正式拜師學藝的生涯。

                “這段時光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雖然因為各種原因我只跟著師父學習了一年,但這一年也是我收獲最大的一年。”唐坤明說。“師父經常告訴我:‘做玉如做人’,只有把自身修養提高,才能做出來好的玉雕作品。作為一名玉雕工作者,最本分的是認真和堅持,最難的也是認真和堅持,要能耐得住性子,才能拿得穩手中的刻刀。”

                唐坤明回憶起這段時光,言語里滿是感慨,“至今我仍然以劉國皓師父做為我的目標,朝著他的方向努力去做。”

                從學徒到自立門戶 師者不易

                2011年,唐坤明從“醒石齋”工作室學成歸來,在石佛寺鎮老街的玉博路上成立了自己的“玉涵工作室”,正式開始了自立門戶的生涯。

                整個石佛寺鎮有著大大小小的各類玉雕加工企業2000多家,而鎮上的常駐人口,也不過只有5萬人。如此密集的產業分布,想要立足談何容易。“工作室前期都是以來料加工為主,我們做的基本都是和田玉籽料,追求的就是品質,因為工藝好價格又公道,所以積攢了一批固定的客戶,讓工作室慢慢站穩了腳跟。”

                “和田籽料雕刻難度大,每塊料子的造型都需要根據玉石的形狀大小單獨設計,沒有辦法進行批量的生產加工,所以需要的人手就比較多,我就招了一批學徒自己帶。”看著玻璃推拉門外忙碌的兩排年輕小伙兒,唐坤明面帶微笑說。“他們中間最小的剛剛18歲,最大的也不過25歲,平時跟他們相處的很好,我給自己的定位更像是一個哥哥。我們一起吃飯,一起喝酒一起聊天。他們工作和生活上有困惑了我都會幫他們開導;同時我也在從他們身上學習,他們更年輕,在很多設計制作上都有很新鮮的想法,讓我也受益良多。我希望將來他們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都能成為大師。”

                “帶徒弟,維持工作室的運轉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每天一睜眼都有幾十個人要生活,要吃飯,所以我一直在要求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中間我也有過動搖的時候,但因為喜歡玉,喜歡和大家相處,一起把這個工作室做好,就一直堅持到現在。”

                為了提升自己的雕刻技藝,每年新出的玉雕專業書籍,唐坤明都會買來學習,從中汲取新鮮的創意和靈感;為了加強繪畫功底,2017 年唐坤明進了石佛寺玉器廠學習繪畫;2018年11 月進入巷子藝術 繼續繪畫進修。“因為工作室的工作沒辦法專門去拜師,所以我一有機會就會去學習,玉雕涉及的面很廣,我又很年輕,我感覺有學不完的東西。”

                努力不會被辜負,唐坤明的玉雕技藝在不斷的學習和打磨中日漸成熟,其作品也漸漸被各類獎項青睞,2016年他的作品白玉《財神》獲得中國玉石器雕刻行業的最高獎項百花獎銀獎,碧玉作品《荷韻》、《清凈》獲得百花獎優秀獎,阿拉善瑪瑙作品《瑪尼石》獲得陸子岡銅獎。面對這些獎項,唐坤明很清醒,“有些作品的完成度和精細度并沒有達到預期,跟行業內的高水平作品相比差距還是很大,這些獎項讓我意識到,我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大,它們會激勵我更加努力學習。”

                互聯網+玉雕,“美男子”的新出路

                在行業里摸爬滾打了十余年的唐坤明,已然是一個小有成就的玉雕大師,然而,面對洶涌而來的互聯網大潮,他的心里已然波濤翻滾。

                從小在石佛寺鎮長大的唐坤明,依然記得從前“早市”的熱鬧。“每天清晨,趙河兩岸和鎮上的主干道,都被擺攤的商販和全國趕來進貨的人擠滿了,賣早餐的車就在旁邊騰騰冒著熱氣,像極了《清明上河圖》里的場景。”

                然而從2016年開始,玉器市場開始了整體低迷,石佛寺鎮也陷入了“賣家比買家多”的尷尬局面。線下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有沒有一種新的渠道可以嘗試呢?距離唐坤明的玉涵工作室直線距離不足300米的真玉天地淘寶直播中心,讓唐坤明隱約找到了答案。

                石佛寺鎮上的這個淘寶直播中心,是全國僅有的兩個玉石淘寶直播平臺之一,據鎮平縣電商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鎮平玉器整體成交與去年同比增長35%,其中線上銷售占比55%。在線上整體成交中,直播帶動的成交己占到了60%。

                互聯網給了這個傳統的玉石小鎮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同樣,機會永遠屬于小部分人。另一組數據顯示,鎮平當地約有主播3000名,加上每個主播團隊的后臺運營、客服、美工等人員,從業人員己達到1萬人左右。如何從這一萬人口中分走一杯羹,讓躍躍欲試的唐坤明開始了冷靜的思考。

                “我個人比較擅長和田玉花鳥魚蟲小件的作品,這其中又以籽料為主,收藏價值相對較高,我會在直播中發揮自己的優勢,讓網友們了解玉器文化,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玉器。”將手中的茶一飲而盡后,唐坤明繼續說:“我正在籌建一個自己的直播團隊,單獨開辟出一個房間作為直播場地,對目前的工作室布局重新規劃,增加一個精品陳列展示區,以便向網友介紹。我不想做隨大流的直播,也不想只是簡單的賣貨,心底還是有一些文藝的情節,想把一些美好的事物分享給大家,讓大家真正了解玉器,接受玉器,愛上玉器。”

                互聯網的浪潮,讓傳統的玉石生意煥發出新的光彩,也給唐坤明和他的玉涵工作室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挑戰。短視頻風生水起,直播方興未艾,我們期待這個佛系的玉雕“美男子”帶來不一樣的答案……

                文章關鍵詞:佛系 美男子 唐坤明 玉雕 修身如玉 雕琢前程 責編:袁野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