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微博上一個“我在洪洞修壁畫”的話題,讓郭佳走進人們的視野。郭佳在山西一個文化歷史氣息濃厚的城市里長大,自小就受古典文化的熏陶,以至于在大學報考志愿時,不顧父母的反對選擇了最冷門的專業——文物修復。

                  雙臥蠶,小虎牙,長發飄飄,皮膚白皙,身材曼妙,這個名叫郭佳的80后妹紙美如清水出芙蓉。1988年出生的她,畢業于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最冷門的文物修復專業。

                  畢業后班里一大半的人都轉向了“更有前途”的工作,畢竟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修復文物”這種慢工細活在快速發展的社會顯得格格不入。

                  而郭佳在兩年前選擇來到山西洪洞廣勝寺,開始從事寺內的古壁畫保護修復工作。一年250個工作日,每天都要對著冷冰冰的墻壁修修補補。

                  修復壁畫從來不是一蹴而就,這份工作繁瑣而復雜,每一步都必須小心翼翼。幾百平方米的壁畫,修復之前首先要一寸一寸地清理,根據壁畫位置、軸線、標高等整理出一套施工方案。

                  對于殘缺的病害霉菌,還要制作專門的質量安全保證措施。最后用精巧的工具,一層一層填泥、壓實、上色。毫厘之間不能有半點差池,不論大小,每一個部位都要嚴格按照程序來完成。

                  每一幅壁畫的完全修復都耗時很長。往往工作一天下來,脖子和手臂都酸得不能動。

                  陰冷的大殿,長久積藏的灰霉腐毒是對身體的極大考驗。工作時一待就是很長時間,盛夏酷暑都要穿著厚重的衣服。

                  而對郭佳來說,最膽戰心驚的,還有上上下下的爬腳手架。 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