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引南水入北方,夢想即將照進現實。
歷經五十年幾代人的構想,經過百萬建設大軍的雙手,別離故土的四十萬移民,“一渠清水送京津”——丹江口水源地的一泓清水將通過南水北調中線,一路蜿蜒三千里,福澤百姓,直送京津。
從7月4日起至12月,映象網將推出“南北共飲丹江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系列報道,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報道方式,記錄建設者汗灑丹江的工作熱情,報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城市的發展現狀,講述不為人知的庫區移民故事、受水區群眾的故事。
2014年7月30日,淅川水上清漂隊。
2014年7月31日,淅川縣九重鎮陶岔村獨臂護水員李進群在淅川渠首。
映象網訊(記者 駱瓊 文/圖)岸堤上的獨臂老人、庫區的護水隊、造林的農民……12月12日,丹江口一庫清水從淅川陶岔渠首啟程,穿山過河,一路北上,直至北京團城湖。南水北調成敗關鍵在于水質,而為了呵護丹江口這個“大水缸”,很多人都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獨臂老人44年的護水情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淅川陶岔,有這樣一位老人,他每天都會走在渠首兩側的堤岸上,用一只手握著火鉗,時不時彎下腰撿東西,但并不是什么寶貝,而是人們丟棄的垃圾,而這一撿就是44年。
他就是淅川縣九重鎮陶岔村獨臂護水員李進群,1970年,老人響應號召,加入到浩浩蕩蕩的修建渠首閘的隊伍中去,那年他才20歲,每天揮汗如雨奮戰在工地上。
但有一日,李進群正拉車運土,附近一臺卷揚機突然失控,飛揚的鋼絲打斷了他的右臂。傷養好后,他沒向國家要一分錢,而是又回到工地上,為工友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渠修好后,李進群不能干重體力活,心里卻依然放不下渠首。于是,他每天吃過早飯后,就用僅剩的左臂夾著鐵鍬和掃帚,像上班一樣,義務在渠首湖水邊撿垃圾。44年,從未間斷過。
李進群干活沒有報酬,全憑自覺自愿,“我在丹江邊住半輩子了,對這水有感情,這么清這么好的水,不能讓它臟了,衛生搞好了,來這里旅游的人有一個好環境,清水送到了北京,渠首人民臉上也有光啊?!?/p>
樸素簡單的話語、單純美好的愿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位60多歲的老人用半輩子的時間堅守這渠水、守護這片綠。
在與李進群老人相距十幾公里的丹江口水庫宋崗碼頭旁,也有一群人在干著同樣的事情——護水、撿垃圾。
“馬上要蓄水了,可不能讓垃圾遺留在水庫內?!痹诘そ谒畮焖螎彺a頭巡邏的護水小分隊隊員李保田說。
在淅川縣,有一支規模達2000人的護水隊伍。他們的任務是及時打撈清理庫區內的垃圾、漂浮物,發現、處理各類水污染違法事件。
“這是淅川‘全民護水’行動的一部分,目的是建立健全水源地水質保護的長效監管機制?!变来h委書記馬良泉說,為了確保護水隊伍的運行,淅川縣財政每年撥付固定資金,用于支付保潔公司勞務費、鄉鎮護水補貼和護水工作表彰。
2014年7月份,丹江口岸邊護水隊隊員正在清理垃圾。
做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加減法”
拆掉魚箱、關停漁家樂、遷移污染企業……保護好水源已經成為了淅川人的共同目標。
在來護水隊工作之前,李保田2009年在宋崗碼頭旁邊開了一家漁家樂,并買了一條漁船招攬生意。
“一條船每個月能賺到6000元左右,在節假日、黃金周期間,一個月能掙到1萬多元?!崩畋L锘叵肫鹨郧暗那樾?。
2013年6月底,南陽市的“丹江口庫區周邊環境綜合整治”風暴席卷了宋崗,庫區里18條漁家樂游船全部停業,有“小香港”之稱的碼頭一時門可羅雀。
“當時就是一根筋,咋也轉不過彎,調水為啥要關我的漁家樂呢?”但后來李保田想明白了,“舍小家,為大家唄,這可是國家的大事,咱總得支持吧?!?/p>
他成為村里第一個帶頭關漁家樂的人。“在護水隊里拿錢雖然沒之前開漁家樂賺得多,但心里踏實?!崩畋L镏钢畮炖锏乃f,俺不知道城里人說的礦泉水是啥評判標準,但我敢保證渠首里的水只要打上來就能喝。
除了對涉水旅游項目和農家樂項目進行清查整頓外,南陽市還按照治理方案,全面清理了庫區網箱養殖。截止10月底,丹江水庫環庫區41729箱養魚網箱已全部拆除。
據了解,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在我省境內長731公里,流域總面積7815平方公里,跨越了南陽、洛陽、三門峽3個省轄市和淅川、西峽、內鄉、鄧州、欒川、盧氏6個縣(市)。
“我省為了防止兩側污染物進入總干渠,預防突發性污染事故和總干渠水質的污染,在總干渠兩側劃定了保護區,拉起一條‘警戒線’,保護區面積約3054平方公里。”河南省南水北調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正才表示,總干渠兩側200米內以及保護區不準進駐任何項目。
此外,總干渠面向下游左側3公里、右側5公里內的二級保護區內嚴禁電鍍、皮革、化工等十類污染企業項目入駐。水源保護區范圍內新上項目,進行嚴格的環境影響專項審核,實行環評一票否決制。
為保護水質,南水北調干渠沿線的城市以前所未有的氣魄和手段,實施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雙贏戰略,做“加法”植樹造林,在荒山上植下新綠;同時,大做“減法”,向污染企業“說不”,關停、搬遷一批環保不達標的企業。
“我們絕不容忍有污染的企業出現在總干渠附近?!蹦纤闭{辦公室投資計劃科科長王衛東表示,為了保護好水質,他們曾拒絕了多家不符合規劃要求的企業。
據了解,鄧州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對高污染、高耗能、資源型、工藝落后的企業進行徹底治理。先后關閉了12家化工企業、4家水泥企業、20余家小作坊。
這只是一個縮影。為了確保南水北調水質安全,我省水源地3市6縣大量工業企業被關閉、取締、轉產、搬遷,造成地方財政減收增支明顯,縣級財政支出壓力大。
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以來,我省水源區共關停并轉移污染企業801家,特別是在水源區三省中率先取締了黃姜加工這個重污染產業。經測算,我省水源區域平均每年增加支出、減少收入7億元人民幣,十年來減少財政收入約80億元。
發展生態農業打造生態長廊
一味地關閉企業并不是辦法,唯一的出路就是調整當地企業的發產業結構,南水北調沿線的各級政府一開始就在為地區發展尋找著新的突破點。
調整產業結構,需要新型的經濟模式來支撐,只有把擁有高科技含量的事業做大做強了,才能減少不綠色、不生態經濟模式的存在空間,才能讓淅川的渠水永遠清涼。
據了解,南陽淅減汽車減振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淅減公司”)就以老廠區搬遷為契機,利用縣財政搬遷補貼資金,提升技術,做大做強汽車零部件產業,引領帶動60家配套企業入駐園區,一躍成為亞洲最大的汽車減振器生產廠家。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和水源地,淅川產業結構調整首當其沖,淅減公司為淅川產業轉型升級做了好的表率,為淅川探索建設渠首生態經濟示范區提供了重要支撐力量!”淅減公司淅川汽車減振器廠董事長趙志軍表示。
除了調整產業結構外,近些年,南陽還積極發展當地的生態農業,農戶不僅賺足了腰包,也涵養了水源,提升了水質。
“種植金銀花,既防止水土流失,又降低企業成本,還使鄉親們增加收入,可謂一舉多得?!焙幽细I瘓F負責人表示,該集團已經在淅川縣九重鎮建成萬畝金銀花種植基地,并配套建立了萬噸金銀花烘干加工廠,種植的產品全部就地“消化”。
據了解,僅2012年以來,就先后有50多家綠色企業進駐淅川。全縣累計發展茶葉、金銀花等生態農業13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竹柳種植基地、玫瑰連片種植基地、石榴種質基因庫。
空氣好了,山也綠了,南水北調沿線人們的宜居環境也越來越好了。俗話說,城市因水而靈,風景因水而活。南水北調的“活水”也給一些城市帶來絲絲的靈氣。
焦作是河南境內唯一一個南水北調干渠穿城而過的城市,成功地借助南水北調發展提升了城市的生活質量。
作為南水北調的配套工程,焦作城區段兩岸保護性綠化帶將按主干渠的走向,采用以線帶面、以線穿點的項鏈狀自然式布局,以游覽線連接各個景區和景點,將自然、人文、景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在焦作市區形成50多萬平方米的水域面積和180余萬平方米的綠地,無異于一道綠色生態屏障?!蹦纤闭{中線焦作城區辦公室副主任范杰指著規劃圖自豪地說。
同時,焦作還在南水北調水渠兩側沿線規劃了南水北調紀念園、琴棋文化園、市民廣場區、山陽遺址主題公園等。
等規劃中的生態長廊建好后,家住琴棋文化園附近的王阿姨就不愁沒有跳舞的地方了。
“我們都說了這個生態廊道,要是建好了,和附近的鄰居們跳廣場舞會方便很多?!蓖醢⒁膛d奮地說,“而且一出門就是漂亮的風景,你說這有多得勁兒。”
65歲的獨臂老人仍手握著火鉗在干渠的堤壩上巡邏著、帶著全村人關掉漁家樂的李保田正領著護水隊員撿拾的垃圾、無數的企業家為了水質狠心關閉了自己的廠房……如今,看著一渠清水北上潤京津,他們的多年來的愿望終于實現了。
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