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點20分記者在事發現場看到的情景
連夜趕來的新密救援隊展開營救
昨天下午2點30分許,在鄭州市南三環和京廣快速路交叉口互通式立交橋第五標段施工現場,一名工人在下到10米深的鉆井維修鉆頭時,鉆井上邊的土堆塌方,另一名工人下去救援時,兩人都被埋進鉆井里。經過8個多小時救援,昨晚10點50分,兩人被挖出來,發現早已身亡。
事發:一人修鉆頭被埋,一人施救也被埋
昨天下午3點20分,大河報記者趕到位于鄭州市南三環和京廣快速路交叉口東北角的立交橋施工現場,只見緊挨原有立交橋旁,豎著兩臺鉆井機,其中一鉆井直徑近兩米,約18米深,鉆井里還有一根水泥柱。
幾位施工工人說,這里將要建設一座渦輪式立交橋,也是鄭州市首座4層互通式立交橋。由于立交橋很高,橋墩也很高,需要鉆井,鉆井要鉆30多米深,當時已經鉆了約18米深。
下午2點30分許,鉆機正在作業時,鉆頭突然壞了,操作手把鉆頭提到深約10米的一個平臺上,一名工人下去維修鉆頭,這時突然塌方,該工人被埋,鉆井上的一名工人看到后,下去營救,沒想到也被掩埋。還有兩名工人下去營救,剛走到井下約兩米處也被掩埋,不過幸虧被埋得淺,被救起。但在鉆井10米處的兩個人一直被埋著。
據了解,按照國家施工技術要求,開挖深度超過兩米的基坑(井),必須在邊沿處設立防護欄桿,且在基坑(井)邊兩米范圍內嚴禁堆放土石方、料具等載荷較重的物品。但事發現場鉆井周圍則堆滿了土方和鐵皮桶等載荷較重的物品。
下午4點,救援工作正式開始。
進展:救援現場只讀了125個字的情況說明
昨晚7點20分,在二七區委宣傳部有關人員陪同下,施工方一位姓宋的經理在現場念了一篇只有125個字的情況說明,該說明只是說“在處理樁基過程中發生坍塌事故,造成兩人被掩埋”,其他都是說領導如何重視并進行救援的事。
“鉆井周圍為什么沒有防護措施?兩名被埋者叫什么姓名?年齡是多大?是哪個施工單位的?”面對大河報記者的提問,宋經理一言不發。
晚上8點多,新密市礦山救援隊的幾十名救援隊員也趕來救援,救援速度明顯加快。
這時,本報攝影記者在立交橋上拍照,突然4名年輕人過來言語粗暴地讓記者走開。記者亮明身份后,一名穿白色上衣的男子反而過來一下子把攝影記者推倒,險些被東邊過來的汽車碾壓。
昨晚10點50分,救援隊員終于發現兩名被埋人員,但兩人早已死亡。一人姓李,今年約40歲,另一名死者的身份不詳?!?/p>
記者 杜小偉 周廣現 實習生 康夢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