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09日 08:50
來源:東方今報
□新言
一句真話勝過整個世界的分量。
近日,山西呂梁隧道、山西苯胺泄漏等事故再次將瞞報、遲報問題推上輿論浪頭。“瞞與騙”不絕,甚至已成為一部分官員面臨突發事件進行危機公關的“屏保”模式,希望達到管控輿論、粉飾太平的目的。然而,“瞞和騙”遮不住真相的陽光,也經不住公民的打量。這種做法無論從中央領導的要求來講,還是從技術層面的操作來講,都已經落后于時代的要求。盡管山西長治已就苯胺泄漏一事道歉,但仍舊“輕描淡寫”、語焉不詳,引來河南、河北濁漳河下游群眾更多追問。
簡單梳理一下事故瞞報等事件的原因,不難發現,以“隱瞞”求自保,以“涂抹”求宣傳,在危機面前不敢擔當,在事故面前不敢應對,既是權力自負的表現,也是自信匱乏的表現。平時只顧鉆營而少學習,有了問題不反思不總結卻總喜歡粉飾與掩蓋,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為是正路。殊不知,用不公擺平矛盾只會不斷制造更多的不公,用謊言掩蓋真相只會不斷制造更大的謊言。這已被近來諸多事件證實。
臨危“不瞞”更顯“不懼”,在“瞞和騙”盛行的社會里,我們聽到的多是謊話而非忠言、摸到的多是石頭而非實情,在自信的道路上永遠不需要“瞞和騙”。習慣于“瞞和騙”必然引來民眾的批評和質疑,而對批評和質疑的蠻橫壓制則會導致更大的反彈,如果讓批評的尺度矮化為零,則一定與中央倡導的政治清明與公平正義漸行漸遠,正所謂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
增強清醒自信,倡導真話實話,以下三點尤為重要:
第一是官員要說真話。“不念稿、說真話”的文風會風正在形成,在重大事故面前,官員更要說真話道實情,真相是化解信任危機唯一的解藥,公開是解開事件疑團最好的鑰匙。然而,依然還有官員對民眾質疑充耳不聞,擅長鴕鳥政策,迷信輿論封鎖,以為“搞定就是穩定”、“擺平就是水平”。
第二是媒體要說真話。實事求是是新聞的底線,逼近真相是媒體的責任,讓媒體說真話是尊重新聞倫理的基本要求,要從制度上保障寬松的新聞傳播環境,同時也需要媒體的清醒自覺。有些媒體慣于說假話套話,長于做表面文章,終究會失去人民的信任。昨天廣州發布的一則數據顯示,市民對新聞傳播滿意度跌回十年最低,便是一個警示。
第三是要讓群眾敢說真話。好的輿論氛圍能夠包容“異質思維”、能夠傾聽不同聲音。地方部門迎接領導視察不能搞“培訓”,更不能“導演”,這才是尊重真實,尊重民意。
改文風,轉作風,說真話,講實情,正視今天的問題才能看見明天的曙光,尊重新聞的倫理才能追上夢想的腳步,在自信的道路上不需要“瞞和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