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40人接受"換臉"手術" 這事靠譜嗎?
4年來經過20多次手術,22歲美國少女凱蒂換了一張臉。
2014年她自殺未遂,但芳容盡毀。從現在起,凱蒂要以一張31歲女人的臉開啟新的生活。
她是全球第40位接受換臉手術的人,而世界首例換臉人因為移植后的排異反應已經去世。
經過這么多年的試驗,“換臉術”真的成熟了嗎?
凱蒂的換臉故事
《衛報》報道,2014年,年僅18歲的凱蒂因為情傷想不開,在家舉起獵槍朝自己的臉部扣動了扳機。
經過搶救,她撿回一命,但是額頭、眼睛、鼻子以及下顎都受到毀滅性重創,連呼吸都很困難。
之后,凱蒂經歷了20多次臉部重建手術,包括利用腿部皮膚移植和3D打印進行修復。但大部分面部器官都無法挽回。于是,醫生建議她接受換臉手術。
找一張合適的臉沒那么容易。據泰晤士報,臉部捐獻者并不多,而且捐獻者的年齡、面部結構需要與患者匹配。
凱蒂和主治醫生等了14個月,終于等到了一位因服藥過量而亡的女性臉部捐獻者施耐德。
“那時候,雖然醫生和父母給我解釋了很多,但我感覺依然對換臉手術一無所知。我只想重新擁有一張臉,讓臉部器官再次活起來。”凱蒂回憶道。
2017年5月,凱蒂進行換臉手術,歷時31個小時。此后她又接受3次容貌修復手術和數次臉部功能恢復手術。
目前,所有治療均已完成,但是凱蒂還不能開口說話,而且需要終身服藥來抵抗排斥反應。
凱蒂說:“生命是珍貴而美好的,我將以一個新的姿態面對生活,以自己的經歷去開導和幫助那些有自殺傾向的人。”
換臉有多難?
凱蒂的故事聽起來很傳奇,但是換臉手術并不像整容手術那么簡單,這項醫學突破在給患者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存在著極高的風險和挑戰。
據BBC報道,換臉手術起步艱難,因為合適的捐贈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每天都有人因為沒有等到匹配的捐贈器官而死亡。
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ASPS)調查發現,如今大眾已經有器官捐贈的意識,但是50%受訪者并不知道還可以“捐臉”。
其次,換臉手術必須在捐贈人死亡數小時之內迅速進行。然后還需數次的后期修復手術。現階段,每一臺換臉手術都可以說是一次冒險的試驗。
一個換臉手術的大概過程是這樣的:
取下患者下巴、鼻子以及其他面部皮膚。
將捐贈者的臉部皮膚、肌肉、鼻子、顎骨、牙齒移植到患者臉部。醫生還將用金屬板來再造臉部結構,包括組建上顎結構。
捐贈者的神經系統、血管也將移植入患者臉部,因此患者需要終身服用排異藥物。
手術完成并不代表一勞永逸。如果神經點未能全部吻合,新臉會出現無表情、功能障礙等情況。
更危險的是,如果患者排斥來自新臉的細胞,臉部會變黑甚至脫落,嚴重時將危及生命。排異過程將帶來巨大的疼痛。
另外,患者換臉之后可能將面臨身份認同障礙。英國科研倫理學會稱,換臉并不是以挽救生命為目的的手術,“新臉”可能對患者產生心理沖擊,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產生恐懼感,因此需要三思而后行。
經歷換臉后,他們活得還好嗎?
據泰晤士報報道,全世界進行的換臉手術有40例,這些人換臉之后的人生各不相同,其中已經有6人死亡。
世界首位換臉者死亡
2005年5月,法國人迪努瓦爾不幸被家犬襲擊,造成面部嚴重毀容。當時38的她接受了世界上首臺換臉手術。
據法國亞眠-皮卡第大學醫療中心介紹,手術后,迪努瓦爾遭遇與免疫抑制治療和排異反應相關的多種并發癥,包括病毒感染、腫瘤、腎功能減退和高血壓等。
她還出現了嚴重的心理障礙,術后三年始終無法認同自己“換臉”后的身份。
術后十年,迪努瓦爾不斷和排異反應做斗爭,但2015年因惡性腫瘤復發,不幸去世。
燒傷消防員重獲新生
據英國《每日郵報》,44歲的美國男子帕特里克-哈迪森原本是一名消防員,在2001年的一次火災救援中,燃燒的房板掉落到他的面罩上導致其面部嚴重燒傷。14年來,毀容的臉讓他備受困擾。
2015年,他在紐約100名醫生26個小時手術的努力下,終于擁有了一副正常人的面孔。
哈迪森說,換臉之后他再也不用忍受那些屈辱了,“現在我走在街上就是一個普通人。”兩年過去了,他的身體逐漸適應了這張新面孔,沒有出現排異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