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聞

                女童3歲無故發笑 9歲查出大病:笑性癲癇

                孟珩介紹,笑性癲癇發病常見于幼兒,不同于普通癲癇急性發作時有抽搐、咬牙等明顯癥狀,笑性癲癇在臨床上相對來說比較少見,也很容易被忽視和誤診。臨床上早期治療或通過手術處理,50%以上的患者病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三四歲的寶寶愛笑往往讓人覺得寶寶性格好。但如果寶寶時常無故發笑,家長可要仔細觀察了——癡笑性癲癇的表現癥狀正是無故發笑。近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孟珩便接診了這樣一位患者。

                  9歲的小姑娘玲玲(化名)來自珠海,這種無故發笑的癥狀從3歲多已經開始。家長反映,她會突然毫無原因地大笑幾十秒甚至一兩分鐘,以晚上發生的次數最多,一開始還只是偶爾出現癥狀,家長也不以為意。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近年來玲玲發作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最多時一天發作數十次,有時候還會無故地哭鬧。

                  隨著孩子開始入學,病情的發展給她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家人帶她在當地醫院就醫,醫生考慮為癲癇,但病因并不明確,用藥控制病情一直沒有好轉。半年前,玲玲家人將其帶到了暨大附一院,經核磁共振顱內檢查,醫生發現其下丘腦處有一個錯構瘤,這正是笑性癲癇的致病根源所在。

                  目前,玲玲仍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癥服藥并持續觀察,病情得到了初步的控制,但孟珩介紹說,想要根本解決問題,還是需要進行手術。

                  孟珩介紹,笑性癲癇發病常見于幼兒,不同于普通癲癇急性發作時有抽搐、咬牙等明顯癥狀,笑性癲癇在臨床上相對來說比較少見,也很容易被忽視和誤診。

                  實際上,笑性癲癇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控制,病情發展下去也會出現其他癲癇癥狀;由于下丘腦控制人體的激素分泌,下丘腦錯構瘤的存在還可能導致孩子出現性早熟等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經常無故發笑、哭鬧,最好帶孩子前往醫院進行檢查。臨床上早期治療或通過手術處理,50%以上的患者病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