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映象網 導航 - 收藏
                新聞 財經 娛樂 女性 教育 旅游 圖庫 社區
                >> 返回映象網首頁
                看洛陽城風華絕代 領略地道的老洛陽風情

                2013-03-08 10:00:00 來源:羊城晚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作為中國十五朝帝都的洛陽城曾經風華絕代:一百零五位君主在這個“天下之中”的王城里,統治古老的東方帝國長達一千年。絲綢之路從這里出發,終點是北半球另一個世界級的都市——羅馬。在很長的時間里,洛陽引領著華夏帝國的文化和價值取向,從語言、文學、宗教、科技、建筑、藝術甚至中國人的姓氏,影響力至今不曾冥滅。

                    夜幕中的洛陽老城,依然被歲月填滿

                    夜幕中的洛陽老城,依然被歲月填滿 

                  當然,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帝王之城的光輝歲月基本已經湮沒在地表下深淺不一的各個文化層里。而老洛陽的人文風景則淹沒在這座古城浩瀚的歷史和文物洪流里,尋常巷陌,百姓人家,最耐得消磨時光,各樣的演義融合在平淡的日子里,歷史就也不顯得那么沉重了。 

                  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 

                  洛陽老城——事實上,那只是一條東西走向,滿是各色雜貨店、食攤的老街。猶如濃醇味厚的洛陽豆腐湯一般,價廉、地道、其貌不揚但卻不可或缺。老宅子的門臉被簡單裝飾了一下,挑上個火紅的旗桿子,書上寫名頭,就是蠻像樣的一家臨街小店了。屋檐上的瓦當搖搖欲墜,模刻著頗有金石味的“長樂未央”四字,屋脊上的望天吼被時間摧折得毫無威儀,像一只滑稽的寵物狗蹲在角落里。蒿草肆無忌憚地從瓦片的每一個隙縫里冒出來,配合著老氣橫秋的場景。 

                  初雨后的早晨,老街的石板路被洗得如同古銅鏡般,鳥兒們聽上去也很欣慰。或許街上鱗次櫛比的書畫店里的牡丹對它們更有吸引力。洛陽和牡丹的淵源至少起自隋代,到北宋時達到鼎盛,當時一名復姓東門的園藝師,是牡丹接花高手,富豪人家都請他嫁接牡丹,秋天接花,到來年春天見花再付錢,接活一株,給錢五千,人稱“門園子”,有幻世之絕技。如今。老洛陽人的生活依舊離不開牡丹。 

                  過了花甲之年的徐建功、何新然夫婦兩在老街鐘鼓樓邊上租了一間老房子,作為自己的畫室,也兼顧著賣些作品補貼家用。老何清秀干練,我在他們夫婦倆的“無為齋”見到她時,她正在為自己的牡丹春雀圖做最后的渲染。老房子改建的畫室低矮逼仄,狹小的空間里掛滿了兩老的作品,甚至包括了窗戶,宣紙阻隔了室外凌厲的光線,讓室內的牡丹們柔和且光鮮,老洛陽的日子就在這方斗室里慢慢打發著,細水長流。

                  一圈逛下來,你會尷尬地發現,這些古色古香的小店鋪,不少是經營喪葬用品,旗桿上毫無忌諱地張揚著各家冥器的特色。“生在蘇杭,葬在北邙”,老洛陽純樸地表達著對待生死輪回的地域態度:就是世間居蘇杭,陰間穴北邙。相比與其他古城,或許真是看膩了世態炎涼,老洛陽對興廢生死,參悟得更透。一家小店的旗桿上,引用了黃粱夢祠里的句子:“睡到二三更時,凡功名皆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無少長俱是古人。”一派豁達暢快。

                    關羽為忠義和道德的典范,民間祭祀亦規模宏大

                    關羽為忠義和道德的典范,民間祭祀亦規模宏大 

                  洛陽積歷代帝王陵寢之地氣,一片好風水。北邙山上無臥牛之地,這是洛陽土著都熟知的古話了。唐代王建有詩曰:“北邙山上無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那些金戈鐵馬的故事早已經湮沒在衰草斜陽、荒冢野徑里。 

                  孟津問彩,盛唐的火焰 

                  洛陽孟津縣南石山村的空氣里有些寂寥,田里的玉米稈都被割走了,留下了一個個鋒利整齊的切口,田里沒人勞作,牛兒也歇了。但村里忙碌的,遠不止這些。事實上,這里的秸稈們還是點燃柴窯的好物件。對了,這里還有上好的高嶺土,是制作著名的唐三彩必不可少的料子。從盛唐開始到宋,這里的窯口就一直火焰不熄,他們的產品伴隨著身份尊貴的主人進入地下的世界,繼續奢華而糜爛的生活。

                    唐三彩傳統制作工藝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唐三彩傳統制作工藝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唐三彩的出現是盛唐厚葬之風的典型符號,按“視死如生”的原則,唐代官吏死后,按品階由政府給予下葬所用明器,龐大的需求,讓當時的唐三彩制作風生水起。南石山村在唐帝國滅亡后千余年后,又重新將盛唐的火焰點起,這個毫不起眼的小村子曾經家家戶戶都做唐三彩,作坊和柴窯鱗次櫛比。 

                  唐三彩作坊里,54歲的趙月娥正在為唐三彩馬貼上馬具,同樣的題材,同樣的工藝,她的作品在肌肉的質感和馬具細節刻畫上,都明顯與商品唐三彩有云泥之別。“一個月都做不了兩件,家里的地都沒空去收拾。”她抱怨著。作品需要進土制的柴窯,經過兩次燒制后才能成品。之后還要用弱酸消除“賊光”,再埋入地下若干年,方可成為一件足以亂真的精仿作品。

                  展示廳里,那些延續著盛唐華美的唐三彩作品在聚光燈下泛著柔和而溫潤的色澤,侍女臉云髻高聳,臉若滿月,胡人或牽馬販貨,或于駱駝上演奏古樂,駝鈴叮當,羌笛依稀……足可遙想唐帝國四方來朝的威儀和海納百川的氣度。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洗凈鉛華,卻依舊妙相莊嚴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洗凈鉛華,卻依舊妙相莊嚴 

                  歲月漫不經心地流轉,老洛陽細心地傳承和保護著這些古老的奢華和靈感,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洗凈鉛華,卻依舊妙相莊嚴,淡然地注視著潺潺伊洛之水。則天大圣皇帝——這個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當年捐出了自己的三萬脂粉錢,營造成了大唐帝國的世間佛國,在十多個世紀后,已經成為這個星球的公共遺產。 

                  ■游俠攻略 

                  1、作為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陽有多條高速公路可以直達,交通以及住宿都相當便捷。 

                  2、洛陽保存較好的老城區集中在麗景門至鼓樓一帶,東西走向的老街上,舊宅、老鋪、古樓有不少遺存。亦有各色雜貨、小食、工藝品,可領略地道的老洛陽風情。 

                  3、關林、白馬寺、龍門石窟、天子六駕等經典自然不可不去,4、5月間盛大的牡丹花會更是人頭攢動,天香國色,不可錯過。 

                  4、老街特色小食頗多,推薦豆腐湯、羊肉湯、水煎牛肉包,價廉味美,亦是老洛陽地道的風味。 

                  5、拍攝上,17-35、70-200兩支變焦鏡頭就足以應付絕大多數場景了,建議晚上去老街轉轉,架上三腳架,用慢門來表現動感和對比。

                分享到:

                    查看全部評論(0條)

                    發表評論

                    映象網>> 攻略頻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熱點關注

                    新聞|財經|娛樂|女性

                    教育|旅游|圖庫|社區

                    幫助 - 廣告 - 友鏈

                    導航 - 收藏 - 頂部

                    映象網手機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