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聞

                精準奪命電話詐騙案背后 個人信息非法買賣猖獗

                如果不是8月19日的一通電話,18歲山東女孩徐玉玉在幾天后就可以到南京郵電大學報到了。進群不久,一連串的消息便彈出來,群內成員開始出售“湖南會計考試、江蘇計算機等級考試考生的數據,2016年全國執業醫師考試考生數據”等個人信息。

                  如果不是8月19日的一通電話,18歲山東女孩徐玉玉在幾天后就可以到南京郵電大學報到了。這通電話,騙走了徐玉玉上大學要用的9900元錢,也騙走了她年輕的生命。

                  8月20日中午,河南女孩小妍也因“醫保卡透支”騙局被騙走家中11萬元積蓄。河南商報記者得知,鄭州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也相繼有學生被騙。

                  【事件】

                  河南又有大學生

                  因個人信息泄露受騙

                  關于女大學生小妍被騙11萬元的案件,昨天下午,駐馬店平輿縣公安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小妍家中11萬元存款被騙光一事,已引起當地公安局的重視,目前公安局已成立專案組,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

                  小妍的事未了,又有鄭州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學生向河南商報記者求助,稱自己在開學前被電信詐騙,學費和生活費都被騙光。

                  昨天,河南商報記者聯系上了一位受騙者的朋友羅先生。據他介紹,這一個多月來,他們已經聯系上了4位受騙者,聯合尋求幫助。

                  羅先生說,其中有3人都是被自稱“市醫保中心”的工作人員以類似手法騙走錢財的。

                  據羅先生講述,騙人男子打來電話稱他們的醫保卡在某地被冒領,讓和當地公安機關聯系,隨后電話便接通了“當地公安機關”,被告知他們的卡被犯罪分子利用進行違法犯罪活動,需要凍結,想解凍就要將錢轉到另一張卡上,此時還會有“銀監會金融科主任”證實,最后他們陷入騙子的陷阱被騙走錢財。

                  據受害者描述,由于轉賬輸入數字時只有幾秒,他們來不及思考,最重要的是,他們至今不知道騙子是從哪兒拿到的他們的身份證和銀行卡信息。

                  這些受害者目前都已報案。其中有兩起發生在駐馬店,警方已經立案偵查。

                  【疑問】

                  是誰泄露了

                  他們的個人信息?

                  在網絡上,記者發現了大量出售、收購考生信息資料的QQ群。昨日,經過身份驗證后,記者加入了其中一個名為“考試數據交流”的QQ群。

                  進群不久,一連串的消息便彈出來,群內成員開始出售“湖南會計考試、江蘇計算機等級考試考生的數據,2016年全國執業醫師考試考生數據”等個人信息。

                  在這個QQ群內,充斥著大量求購這類考生數據的買家。一個昵稱是“摩羯座”的買家,表示要收購上海英語培訓機構學員(年齡20歲~30歲)的數據。還有一些買家要收購二級建筑師、藥師、執業醫師考試等的數據。

                  記者加群沒多久,群主出現主動加記者為好友。記者詢問其是否出售考生資料,對方很快發來一張截圖,上面的文件分別為“湖南全省”、“重慶”、“江蘇”等30省份數十萬名考生的信息。這些信息被以兩元一條甚至更低的價格倒賣。

                  為打消記者的疑慮,群主又發來一張西安考生的信息截圖和山東執業醫師考試報考人員的信息。名單上,20多個執業醫師考試報考人員來自山東各地,姓名、身份證號、電話號碼、學校信息、在職單位等信息一應俱全。

                  河南商報記者按照對方提供的信息撥通多個電話發現,這些信息精準無誤。

                  一位姓李的女士表示,這段時間,她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以前只是懷疑信息被泄露,沒想到已經被倒賣了。”她分析,信息應該是在報名執業醫師考試后泄露的。

                  記者加入了多個類似QQ群,在這些QQ群觀察一段時間后,記者發現這里幾乎包含著整個圍繞個人隱私信息的收購、出售、群發服務的灰色產業鏈。

                  這條產業鏈上魚龍混雜,部分信息為真,而也有部分人在里面就是存粹詐騙。給錢后“不出貨”導致的對罵,也充斥在這些QQ群里。

                  【調查】

                  這些人

                  是倒賣信息的“上游”

                  分析人士認為,QQ群等場所的信息交易,還尚且處于信息倒賣的中游位置。這些貌似掌握數據的人,其實還需要向最上游去求購信息再倒賣。

                  那么,是誰最早“偷了”公民的個人信息,并對外出售、傳播?

                  為此,河南商報記者以“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為關鍵詞檢索了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到的12個判例中,泄露者的身份包括:派出所輔警、醫院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甚至還有互聯網公司、快遞公司的“內鬼”。

                  山東省日照市的一起判例顯示,自2014年6月至8月中旬,日照市嵐山醫院安東衛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兩名工作人員,將在嵐山醫院出生的新生兒出生時間及家長姓名、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以每條5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兒童攝影店的老板。

                  此外,一些網購平臺,因存有大量個人信息交易數據,也為不法人員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提供了可能性。

                  8月26日,順豐速遞一名員工在深圳南山區人民法院受審,被指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將公司系統的賬號密碼出售給他人牟利,導致大量個人信息泄露。

                  河南商報記者通過QQ平臺查找發現,全國各地“快遞面單數據”的QQ群眾多,更有群介紹顯示,每日批量打出快遞電子單,有意者私聊。

                  不少人喜歡網購,快遞信息就成了一些商家獲取精準信息的渠道,購買了何種商品、家庭住址及個人的聯系方式等信息,可能通過各類渠道被泄露。

                  【追蹤】

                  誰在“使用”

                  公民的個人信息?

                  上游竊取你的信息,中游出賣你的信息?那么,誰在“使用”你的信息?

                  記者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發現,非法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幾乎是電話詐騙案件的“標配”。公民個人信息被層層轉賣,并最終用以實施詐騙。

                  吉林四平市鐵西區法院7月發布的一份判例顯示,王某丁加入QQ群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后,將涉及咨詢或購買過“柏年康成”集團產品的公民個人信息,經過加價,以每條0.5元至1.5元不等的價格二次出售給了王少寶等人組成的銷售假藥團伙。

                  去年8月,湖北有記者以兼職話務員的身份到招生公司臥底,發現每個招生機構都有數目驚人的考生信息,而且信息十分精確,包括姓名、考分,甚至是具體到樓棟的家庭地址。而話務員就是通過打這些電話來忽悠考生特別是落榜考生報名。

                  警方調查后,封存查獲近10萬條考生信息,涉及13個省份。據招生公司員工透露,這些信息大部分是從網上購買或交換的,也有一部分從教育部門流出。

                  昨日,河南商報記者在QQ群、趕集網、58同城上,也發現很多找兼職話務員的招生機構。不過由于招考已經結束,這些招生機構已經不再招取話務員。

                  【征集】

                  你的個人信息

                  被泄露了嗎?

                  生活中,因為信息泄露而導致的精準詐騙及騷擾電話越來越多。鄭州市民陳女士剛買房子時,一天十多個裝修電話打來讓其不勝煩惱。而高先生自從第一次打電話約中介看房起,便有從沒聯系過的中介不斷打電話來。

                  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的個人信息,在這個灰色地帶已經成為產業鏈上的一環,被隨意買賣了。

                  盡管泄露、出售公民個人信息已入刑,但是從實踐來看,由于個人信息保護涉及多部門交叉管理等原因,要真正強化個人信息保護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你是否有過信息被泄露的煩惱,你是否經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電話,如果有,歡迎溝通。

                  記者電話:0371-86088666

                  18539978175

                  河南商報記者 程時培

                  崔文 彭大龍

                  本文來源:河南商報責任編輯:H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