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8 10:29:00 來源:理財周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ST泰復的摘帽之路幾多坎坷,屢次轉換主營領域,去年轉戰礦產領域,是否能走出業績不佳之困,只能靜觀其變
理財周報礦產資源評測小組 蔡俊/撰述
2012年12月20日,ST泰復(000409.SZ)的重組方案終于獲得證監會核準,這場馬拉松式的資本運作終于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在此之前,公司屢次充當資本市場的玩偶。
ST泰復1996年上市,其間多次變更大股東,起起落落間,主營業務涉足的領域就不計其數,從高新石化設備到生物,再從新材料到化工貿易,公司成為資本市場知名的“殼”,但始終搖擺在虧損與瀕臨退市的鋼索上。
如今,公司再度陷入被借殼上市的道路。出售者是中糧集團,接盤者是山東地礦局,摘帽之路有了新的進展,但是否會重蹈覆轍,公司能否走出常年業績不佳的宿命?
一切都靜觀其變。
中糧集團剝離化工資產
去年7月,ST泰復宣布策劃重大事項停牌,遂拋出重組方案。公司準備將所持有的豐泰生物100%股權,以1095萬元出售給北京正潤,同時以5.99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約3.01億股,用于購買魯地控股等方面持有的系列資產。
重組一旦實施完成,其將直接持有魯地投資的全部股權。
也就是說,ST泰復的重組分兩個部分,其一是出售豐泰生物,其二是非公開發行被注入礦產。兩個部分“一口氣”同時在資本市場上并行操作。
疑點也在此出現。豐泰生物為何要被出售?
首先,這場收購的背景是ST泰復又一次站在了岌岌可危的懸崖邊緣。
2009年、2010年,公司的凈利潤分別虧損1382萬元、565萬元,并在2011年5月就被交易所警示存在終止上市風險的特別處理,簡稱也由“ST泰復”變更為“*ST泰復”。
多年來的虧損,與公司大股東的戰略不無關系。
資料顯示,豐泰生物是公司大股東,安徽豐原集團下屬的子公司。集團在2010年入主公司后,于次年成立豐泰生物,經營生物化工產品貿易,如酒精、添加劑、甲醇、飼料等化工產品。
不過,就是當初這塊被寄予厚望的資產,并未成為公司業績反轉的利器。由于化工產品市場波動大,毛利率較低,并受到地域限制,規模難以擴張,直接導致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出現問題。
2011年三季度,公司凈利潤達到561萬元,一年之后,數據竟銳減到3.37萬元。被ST籠罩兩年的公司,再次陷入到短期內“先盈利后虧損”的過山車怪圈。
而真正促使豐泰生物被脫手的導火索,是中糧集團內部的資源整合。安徽豐原集團的大股東為中糧集團,而去年中糧旗下幾家上市公司,如中糧生化(000930.SZ)、中糧屯河(600737.SH)、中糧地產(000031.SZ)等,均出現不同幅度的業績下滑。
為此,中糧集團在去年做出戰略調整,將精力放在中糧屯河、中糧地產,放棄中糧生化、ST泰復等化工上市公司,并出售其股權。
而接盤中糧的,是一家名為“北京正潤”的投資公司。
資料顯示,北京正潤的股東為聚益科投資、寶德潤投資,由于寶德潤投資是聚益科投資的全資子公司,而后者的大股東為楊根水,實際上楊根水是北京正潤的實際控制人。
據了解,楊根水是河南資本圈的一位人物,出手泰復前,還投資過華宸信托的青島銀行股權收益計劃、金山3號正潤床頭股權投資等產品。
至于為何要出售豐泰生物,市場均認為與即將要入主的大股東有關。
“重組的第一道操作就是清理資產,既然大股東要注入礦產資源,與其關聯度不高的化工資產被賣掉在所難免,突出主營業務,早日實現業績反轉”,一位投行人士告訴記者。
而身為PE的北京正潤,也將參與到入股上市公司的程序中。公告顯示,ST泰復將向其非公開發行股份,北京正潤將成為其第四大股東。
山東地礦局借殼迷局
連年虧損導致公司離摘帽漸行漸遠,曾經數次被無情轉手的ST泰復,這一次又歷史重演,但接盤換成了山東地礦局。
公告顯示,ST泰復非公開股票,對象包括魯地控股、地礦測繪院、山東華源、北京正潤、寶德瑞、山東地利、山東省國投、褚志邦等9個。
其中,魯地控股、地礦測繪院將合計持有上市公司27.12%的股權。
由于兩者都屬于山東地礦局,因此地礦局將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由此,公司將成為中國A股地質第一股。
據了解,山東地礦局是山東地礦系統地質勘查單位主管部門,在獲取礦產資源上具有較大的優勢。
目前在國內13個省、國外美洲、非洲、亞洲、澳洲的20個國家擁有617個探礦權,建立境外礦產資源基地6個,重點建設了4個“10億噸”項目。勘查面積6.45萬平方公里,119處礦產地,涉及金、銅、鉛鋅、鉻等十幾個礦種。
光2007年到2010年資源山東建設戰略實施三年,全局新增礦權269項,新發現礦產地86處,已提交和控制資源量金468噸,鐵礦石32億噸,煤219億噸,多金屬95萬噸,鉀鹽11.47億噸,非金屬100多億噸等,創造潛在經濟價值10萬億元以上。
眼花繚亂的數字,顯示出公司新東家的實力雄厚。然而,山東地礦局欲入主ST泰復前,在資本市場上早就有過類似動作。
去年2月14日,*ST炎黃(000805.SZ)發布公告,稱與魯地控股籌劃重組事宜并已達成初步意向。然而,5個月后,公司卻突然稱中止與魯地控股的重組事項,理由為“由于目前經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本次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難以繼續推進,為了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
就在*ST炎黃退出的同一時間,ST泰復的重組公告中卻出現了魯地控股的身影。
“資產質量看,泰復顯然比炎黃好。炎黃是披星的ST,已經連虧3年,如果魯地當年注入資產不能扭虧為盈,公司就要退市。魯地這錢就等于打了水漂”,一位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
實際上,由于ST泰復2011年扭虧為盈,公司成功摘星。魯地入股泰復,承擔的風險要比炎黃小不少。同時,炎黃還有“未按規定披露關聯關系及關聯交易”、“虛增物流代理收入”、“虛增債權轉讓收入”等歷史遺留問題,幾年來曾3次謀求重組均告失敗。
今年3月底,*ST炎黃正式摘牌,進入三板系統。
鐵礦石和金礦資質疑點
坎坷的借殼后,山東地礦局要帶領ST泰復走出摘帽的困局。
根據公告,此次購買的資產為魯地投資。魯地投資旗下有徐樓礦業、婁煩礦業等2地礦業。兩家均從事鐵礦開采、加工和鐵精粉銷售業務,其中,徐樓礦業鐵礦石儲量為2947.9萬,平均品位TFe44.37%,婁煩礦區的鐵礦石儲量則為1870.7萬噸,平均品位TFe30.66%。
另外,兩個礦業分別都有采礦許可證。
徐樓已有工程在建,分為兩期,一期的40萬噸/年生產規模采礦工程建設已完工并通過安全生產驗收,二期的55萬噸/年生產規模采礦工程正在建設中,規劃于2014年建成并投產。
婁煩80萬噸/年采礦工程處于建設期,礦山建設的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在通風等設施完工后,即可申請進行試運行。
然而,山東地礦局的這場資產注入,也面臨幾個疑點。
首先是品位問題。所謂平均品位TFe,指的是鐵礦石中全鐵百分含量。一般而言,TFe比例小于40%就屬于品位較低,通常品位較高的,都在45%以上。徐樓礦業、婁煩礦業的品位都在45%以下,其中婁煩的品位僅有30.66%,從品位角度而言,礦產的質量稱不上優質。
其次,鐵礦石產業的景氣度不高,鐵礦石價格正處在一個低位。這是由于產業的下游需求,鋼鐵行業不景氣導致。ST泰復如今主營鐵礦石開采和銷售,并未趕上一個最好的時代。
事實上,若是僅注入質量平平的兩個鐵礦資產,市場對ST泰復的未來就不會有非常高的期望,公司股價也不會復牌后拉出14個漲停板。
重組方案里最能吸引市場目光的,是山東地礦局承諾未來會擇機把萊州金盛礦業投資有限公司等優良礦業資產擇機注入到上市公司,以徹底消除與上市公司潛在的同業競爭。
資料顯示,萊州金盛目前擁有山東省萊州市朱郭李家地區金礦詳查探礦權,該礦擁有金礦礦石量為3748.54萬噸,金屬量126.32噸,平均品位3.37克/噸,平均厚度7.64米。
該礦建成后,將年產金精礦6萬噸,品位80克/噸。
目前國土資源部已劃定朱郭李家金礦采礦范圍,該礦的采礦權證正在申辦過程中。
一般而言,工業價值的金礦中金的品位在2-3克/噸,品位高于3克/噸就屬于優質。萊州金盛的平均品位達到3.37克/噸,質量優質。
不過,礦產勘察工作共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階段。
公司現在126噸黃金資源儲量雖然已經到了詳查階段,但是也是根據勘察報告大致估算出的一個數據,真正準確的數據,還要等到勘探測試后才能確定。而且,萊州金盛僅擁有探礦權,并未有實際的采礦權,對未來業績的貢獻,仍存在不確定性。
“泰復的首要任務現在就是摘帽。它現在是山東地礦局唯一的上市平臺,未來持續注入資產可能性很大”,前述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