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0 09:53:00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節前節節攀升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再度退燒。昨日,南都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發現,最近兩日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比節前下滑,不少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幅度超過一成。對此,市場人士認為,主要與市場資金面放緩有關,理財師建議關注中長期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縮水
國慶節前,恰逢季度考核,高收益率銀行理財產品扎堆上市,曾讓不少投資者逮到了機會。據普益財富數據顯示,國慶節前,各大銀行發行的“國慶專屬”理財產品共計63款,和去年同期的20款相比增幅超過兩倍。平均收益率高達5.29%,與同期限發行的理財產品相比高出33個基點。如其中,中信銀行一款國慶專享理財產品,起購金額100萬元,145天期,預期收益高達6%。
不過,這樣的高收益在節后立馬縮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基本上都下降了一成以上。”昨日,在五羊新城一國有銀行網點,客戶經理陳小姐向南都記者表示,從節后兩日看,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了兩家齊跌的情況,如期限為50多天的保本理財產品,目前收益率為4 .2%左右,而在節前,類似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可以達到5%以上。而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師告訴南都記者,該銀行9月24日發售的一款3個月理財產品,收益率達到5.2%,而前日開始發行的,同樣的5萬元起購金額門檻,同樣的期限,收益率卻降到了4.8%,降幅近一成。“如果是節前購買該理財產品,年收益2600元,節后購買年收益2400元,少賺200元。”上述理財師表示。
記者隨后查詢銀率網也發現,大部分銀行昨日發行的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普遍在4%- 5%之間,有的甚至低于4%,只有3.4%。此外,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自9月30日(含)以來,各家商業銀行開始發售或計劃發售的理財產品共有261只,真正起息日都在10月7日以后,所有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僅為4.49%,遠低于節前,銀行理財產品在節后再度進入低潮。
資金價格走低拉低收益率
對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退燒,一位股份制銀行私人銀行部理財師表示,這是季節性因素。每到季末、月末,銀行有考核的要求,高性價比產品扎堆問世的時段,銀行理財產品銷售和定價有明顯的規律可循,而現在剛剛度過了三季末,加之中秋、國慶剛過,銀行攬儲的目的必定已經有了一定的收效,現在要做的就是常規的經營,預期收益、風險等要素回歸到常態是必然的。
普益財富研究員葉林峰表示,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與銀行間資金價格有正相關性。他指出,此前收益率高是因為央行保持“既不寬松也不從緊”的中性貨幣政策的背景下,市場資金面維持一種“緊平衡”的結果,同時7、8月份新增外匯占款出現累計超過600億元的減少,再加上不少銀行調整前期不合理的信貸結構需要時間,因此盡管央行一直在采用公開市場操作調節市場流動性,但是市場資金價格仍然偏高。特別是9月末,央行不但首次開啟期限為6天的逆回購,而且回購規模達到了600億元的巨量,希望以此平抑市場資金價格的波動。同時,我們注意到自7月份以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累計凈投放量達到約3600億元,表明央行力圖通過增加凈投放達到平抑資金價格的效果。但他指出,未來市場資金面將逐漸脫離當前的“緊平衡”狀態趨向更加溫和的“平衡”狀態,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將從接近5%的高位逐漸回落。
不過,也有國有銀行理財師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低潮是短暫的,四季度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不會大幅走低。相反,伴隨C PI將走高以及年末資金緊張的預期,臨近年末,理財產品收益率還有望再度走高。
[操作建議]
關注中長期品種
上述國有銀行理財人士提醒投資者,半年及以上的中長期理財產品,如今收益率依然能維持在5%以上,半年的產品大多都在5.2%以上,有的可以達到5.5%。市民投資理財,目前還是可以選擇中長期理財產品,風險相對較低,但收益超過定存。
上述股份制銀行私人銀行部理財師提醒,投資者若要獲得穩健收益,則在節后可選擇相對歷史數據較高的中長期理財產品。銀率網分析師預計,未來短期內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或將小幅回落,并建議投資者不要執著于超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而是關注中長期產品,可選擇12月中旬到期的相對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以便抓住年末理財產品高收益行情。
(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