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7 09:52:00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導讀:易觀預測,2013年中國移動支付客戶將達3.08億,交易規模將由2011年的742億元猛增至2013年的2230億元。而艾瑞咨詢發布的《移動支付市場研究報告》也預計,2016年的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突破萬億元交易規模,達到13583.4億元,顯然已是金融界的香餑餑。
在攬儲的壓力之下,來自金融機構的手機支付正在發酵。日前,多家上市銀行半年報已陸續公布。業內注意到,上半年多家銀行的手機銀行交易金額已翻了數倍。其中,工行上半年的手機銀行交易金額同比增長11 .6倍,而興業銀行在報告期內的手機銀行累計交易筆數約285萬筆,交易金額同比增長6倍。規模方面,交行手機銀行交易金額達4662億元,招行達4208億元。
數字暴增的背后,是今年以來手機支付領域的“跑馬圈地賽”。銀聯方面告訴南都記者,今年6月聯合中國移動推出以T SM (可信服務管理)系統為核心的移動支付平臺。在光大銀行接入了該移動支付系統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目前已有10家全國性商業銀行陸續接入該平臺。銀聯稱,支持其“在線支付”的商業銀行也已經超過180家,手機支付是重頭戲。無獨有偶,中國聯通近日也接連與多家銀行等簽署了手機支付戰略合作協議。
互為佐證的是,易觀預測,2013年中國移動支付客戶將達3.08億,交易規模將由2011年的742億元猛增至2013年的2230億元。而艾瑞咨詢發布的《移動支付市場研究報告》也預計,2016年的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突破萬億元交易規模,達到13583.4億元,顯然已是金融界的香餑餑。
據記者觀察,手機支付產業構成的鏈條長、行業跨度大,既涉及銀行等支付服務商,也有財大氣粗的通信運營商,以及下游眾多手機生產商和成千上萬的商家。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移動支付的“最后一公里”之所以難以打通,關鍵就在于移動支付產業鏈相關各方之間的競爭多于合作,導致各方在運作時存在各自為政或銜接不暢等問題,這些問題使得移動支付產業鏈不能形成合力,從而導致移動支付業務發展舉步維艱。
不過,雖然手機支付的“最后一公里”逐漸打通,但與網銀“同病相憐”的是,手機銀行的安全性的掣肘仍難撤除。據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此前的調查,58.5%的受訪用戶表示安全性是其選擇手機銀行品牌時考慮的核心因素,普遍關注的問題是病毒木馬竊密和手機遺失后可能導致銀行信息泄露。有銀行專家提醒,“最重要的是要確認自己的手機銀行軟件是正版的,務必到發卡行官網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