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2 08:13:00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自2012年6月“善融商務”平臺正式上線,建行以銀行身份闖入電商圈之后,短短一年時間,銀行與電商之間的爭奪戰再次升級。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認繳資本金高達30億元人民幣的民生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民生電商”)即將在深圳前海注冊。公司發起人為民生銀行的七家主要非國有股東和民生加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民生加銀資管”)。
此前,包括建行、農行等在內的商業銀行都曾“試水”電商平臺。不過,這些銀行旗下的電商平臺均未注冊為獨立法人,且運營多由各家銀行的電子銀行部負責。而民生電商是一家獨立法人。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銀監會創新監管部副主任尹龍將出任民生電商總經理一職。
具備法人資格
商業銀行開辦電商平臺并不是新鮮事。對于善融商務,建行將其定位于“亦商亦融”,從現實來看,這一電商平臺的重點更集中在“融”上。原因在于,與其他電商相比,建行的優勢在于金融業務。
“除了進行買賣交易,企業或個人可能還會有貸款的需求。但貸款時,往往遇到難以提供誠信證明材料的問題。”建行電子銀行部副總經理劉建忠表示,善融商務出現后,平臺上的交易記錄,就是一份很好的資質證明材料。
如此一來,一方面,建行通過收集平臺上的交易數據,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企業或個人利用以往的交易記錄,也能很方便地獲得貸款。
但根據現行的《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商業銀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這意味著,若將“善融商務”設立為一家獨立法人企業的話,建行將難以持有其股權。
建行人士透露,目前,善融商務還并不是獨立的法人機構。建行的這種創新,在監管上屬于報備制,而非審批制。
民生電商的發起人為民生銀行的七家主要非國有股東單位和民生加銀資管。民生加銀資管由民生銀行旗下民生加銀基金出資設立,根據有關規定,民生加銀資管并不存在持有工商企業股權的障礙。股權高度分散的民生銀行,此次通過七大股東和孫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國內第一家與商業銀行形成對應關系的銀商緊密合作型企業。
根據規劃,民生電商將利用民生銀行龐大的中小微客戶規模和牢固的客戶關系基礎,發揮信息流、資金流、物流與民生銀行的互補與協同作用,促進互聯網金融與電子商務的有機和有效結合。
銀行、電商短兵相接
今年3月,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在接受采訪時,就曾透露過民生銀行搭建電商平臺的思路:借助電商這個平臺,提高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的效率,把現在產業鏈金融的部分環節搬到線上。而不是做成傳統銀行業務的電子化。
在民生銀行內部,產業鏈金融被提升至全行的戰略高度。而此次民生電商的成立出發點之一,就是要搭建實現產業鏈交易高效撮合的平臺。
與民生電商不同,當前大多數銀行系電商平臺,成立的出發點是將銀行存款、貸款等業務,搬到網上,實現“存貸匯”的網上重生。
近年來,以第三方支付公司、P2P公司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蓬勃發展。這些企業開始借助其廣闊的交易平臺和龐大的交易數據進入銀行傳統的結算、信貸等領域,擠壓銀行的生存空間。
“銀行利潤規模龐大,現階段倒不十分在意這些企業切走的蛋糕。”一位國有大行電子銀行部人士稱,但從長遠來看,第三方支付、P2P、阿里小貸等企業,將嚴重分流銀行的現有客戶群,對銀行產生巨大的威脅。
交行董事長牛錫明就判斷認為,未來十年,互聯網金融將會顛覆銀行業的經營模式。
就現階段來講,作為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措施,各家銀行普遍采取了設立電商平臺的方式。
而電子商務平臺這塊市場也十分廣闊。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8.1萬億元,增長27.9%。前不久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實現“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費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
(作者:章文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