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聞

                總理鼓勵房地產放大招 營改增到底有何影響?

                每年的“兩會”,房地產都會迎來一波利好政策,今年也不例外。

                  每年的“兩會”,房地產都會迎來一波利好政策,今年也不例外。

                  為了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提出,今年將采取三項舉措,其中一條是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一時間,房地產營改增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竟有南京一寫字樓打出廣告“企業購房納稅可抵扣,買房首選XXX”。那么,營改增對樓市有什么影響?企業真的將加入搶房大軍了?

                  “企業將加入搶房大軍”理解錯了吧? 

                  3月5日晚上,有些開發商“各種雀躍”,因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從5月1日起,“營改增”將擴大到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等,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抵扣”兩個字讓各家都開始幻想和發出宣言,“企業將加入搶房大軍了”。

                  有企業表示,這明擺著就是“對目前企業購置不動產的行為進行了鼓勵”,因為,通過購置不動產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金,能夠降低企業的不動產持有成本。企業通過購置房屋,不僅房屋歸其所有,還能獲得相應的增值稅,抵扣自身的稅款。

                  以房價100萬元、物料成本40萬元為例,原先按5%繳納營業稅5萬元,增值稅40/(1+17%)×17%=5.81(萬元),合計約10.81萬元;“營改增”后,如果房地產業的增值稅稅率定為11%,則銷項稅額為100/(1+11%)×11%=9.9(萬元),進項稅額為40/(1+17%)×17%=5.81(萬元),相抵后交稅4.09萬元。“很明顯是有了較大的降稅比例”。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認為,營改增對企業投資樓市確實會有助推作用,對于投資者(企業或企業主)來講,將因此而獲益。

                  但也有人認為,企業買房,無論是出租還是賣掉,稅負都比個人要高,“營改增”并沒有從根本上降低這方面的稅負。“營改增”給企業賣房帶來的變化是,原來要交的全額營業稅5%,以后將變成差價增值稅11%。這意味著:賣房賺得多,就要比原來交更高的稅;賺得少,則比原來交更少的稅。這種變化,當然是更合理,但稱不上是利好還是利空,它是中性的,不會讓企業產生炒房的沖動。

                  對有些房企影響過大或會出臺過渡政策 

                  據介紹,在一定條件下營改增對一些房企的利潤有負面影響。對房企來說,理論上直接的應對措施之一即提高房價。“比如,一個房地產項目完工了,但銷售還沒結束,若突然實行‘營改增’,即稅率從5%增加到11%。(此前,我國房地產業普遍適用5%的營業稅稅率,建筑業適用3%的營業稅稅率。基于經濟發展與行業現狀,此次‘營改增’對房地產業、建筑業的增值稅稅率擬定為11%。)企業完工了,銷售合同出來了,基本上也沒有進項稅抵扣了,價格也不能改,企業在營改增之前購進房地產、營改增之后賣出,如果沒有特別的過渡政策,對企業的影響也會很大。”

                  在專家看來,營改增影響房產企業收入成本,是對其產生價格調整的動因。“但基于我們的經驗及房企一貫操作,在定價決策考量中,市場因素要比成本因素更為重要。在消費者對價格極度敏感的今天,房企一味轉嫁增值稅可能不是出路,房企必須加強內部控制,提高產品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