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jī)映象網(wǎng) 導(dǎo)航 - 收藏
                新聞 財經(jīng) 娛樂 女性 教育 旅游 圖庫 社區(qū)
                >> 返回映象網(wǎng)首頁
                出租房充滿歡笑的童年:"秋千"只是破椅子

                2013-08-14 08:54:00 來源:錢江晚報

                網(wǎng)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遇到這個家庭,是一次偶然

                遇到這個家庭,是一次偶然

                  我們的攝影記者胡元勇在外出采訪的途中,路過杭州城東彭埠。

                  那里有幾間出租房。邊上,一幢拆了一半的兩層樓房,三個孩子在玩耍,時不時發(fā)出銀鈴般的笑聲。

                  這里沒有門,沒有窗,有的只是廢棄磚塊,和鄰居叔叔用破舊的椅子做成的“秋千”。

                  這個“秋千”,是三個孩子最像樣、最大件的玩具。每次,他們都要互相爭搶著輪流來坐。

                  這次輪到女孩玩了。她高高地蕩在空中,臉上的表情那么陶醉和真實(shí),那種樸素的快樂讓人感慨。

                  胡元勇不由摁下了快門。

                  也許,在途經(jīng)的路人眼里,這里只是城市邊緣的某條小路,外加幾間不起眼的出租房。

                  可這里,有孩子們充滿歡笑與淚水的童年;也有屬于這個來自河南滎陽的大家庭的喜怒哀樂。

                  姐弟幾個搶著要坐的“秋千”

                  其實(shí)是張破椅子

                  胡元勇因?yàn)槊χs其他新聞,沒得及細(xì)細(xì)打聽這家人的故事就離開了。

                  他告訴我,這三個孩子的爺爺叫老汪。

                  我給老汪打去了電話,說想去看看他們。

                  電話那頭的老汪,一個勁地說:我們不要錢,我們過得挺好的。我一再說,只想來看看他們和三個孩子,他才同意了。

                  老汪的出租房沒有門牌號,具體地址連他自己也說不清。司機(jī)師傅抱怨:“我開了二十年車了,都不知道杭州還有這號地方,太犄角旮旯了。”

                  在老汪充滿河南風(fēng)味的“語音提示”下,我見到了這間十幾平方米的沿街平房。

                  房間的陳設(shè)一目了然:一張拼搭起來的大床,幾乎占掉了三分之一的面積。靠墻,還有一張雙人床。除了電扇、電視機(jī)等基本家電,再看不到值錢的東西。

                  沒有空調(diào),卷閘門拉到最高,兩大兩小四臺電風(fēng)扇,盡量照顧著兩個孩子,2歲的小澤和1歲的祺祺。

                  曬得黝黑的瑩瑩,是3個孩子里最大的一個,今年4歲。瑩瑩一頭清爽的短發(fā),穿著一條粉絲的小裙子。她淡定地打開了只能收到一個衛(wèi)視頻道的電視機(jī),看起了喜羊羊和灰太狼。

                  看著弟弟們起床了,瑩瑩從冰箱里拿出一個塑料瓶,里面還有五分之一不到的汽水。這是他爸爸兩天前工作時喝剩帶回來的。

                  瑩瑩揣著瓶子一屁股坐到了“秋千”上,她挺享受邊蕩秋千邊吹著風(fēng),同時喝著冰鎮(zhèn)飲料的感覺。

                  小澤上前向姐姐討水喝,可瓶子已經(jīng)見底,他只得一個人躲到門外墻角邊,委屈地發(fā)出了驚天動地的哭喊聲。

                  奶奶見狀,急忙從冰箱里拿出一瓶沒開封的飲料,遞給瑩瑩,讓她分給弟弟。她像模像樣地倒了半瓶給小澤,嘴里還嘀咕“俺多他不多”。

                  這個家所有值錢的家當(dāng)

                  都是老汪收廢品低價買來的

                  老汪夫妻倆和大兒子,還有這三個孩子住在一起。其中1歲的祺祺是小兒子的孩子,4歲的瑩瑩和2歲的小澤是大兒子的孩子。小兒子夫妻倆,就住在不遠(yuǎn)處的另一間出租房里。

                  老汪樸實(shí)內(nèi)向,老伴徐阿姨和藹外向,這兩口子性格互補(bǔ),但有個共同點(diǎn),都挺平和,也挺容易滿足。

                  年輕人外出打工,照顧孩子的任務(wù)交給了徐阿姨。老汪平時會打打零工,收收廢品。

                  不過這段時間連續(xù)近40℃以上的高溫,打敗了年近五十的老汪,因?yàn)橹惺睿@些天他都在家休息。

                  “明天一定要干活了,一天不出門就少賺幾十塊,那是我們家一天的飯錢吶,一想到這個,我坐在家里都不自在。”

                  這個家里所有值錢的家當(dāng),都是老汪收廢品時低價買回來的——

                  電風(fēng)扇不會搖頭也罷,隨便碰一碰,還能掉兩顆螺絲下來;冰箱是天熱了咬咬牙花150元買的,否則飯菜都要餿掉了;洗衣機(jī)用的久,人家淘汰不要的,老汪體貼老伴,剛買回來還被徐阿姨“批評”過。

                  老汪老家在河南滎陽。大兒子14歲時就來杭打工了。七八年前,老汪意識到種田沒有積蓄,也跟著出來了。

                  “窮也有窮的過法 全家身體健康,我們就高興了”

                  歲月靜逝,如今,兩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yè),兒孫繞膝的老兩口,過得挺知足。

                  “至于生活,窮人也有個窮人的過法,只要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一直這樣,我們就挺高興了。”

                  讓老兩口欣慰的是,三個孩子都挺乖巧的,平日里都在家門口玩玩,從不跑遠(yuǎn)。

                  至于玩具和吃穿,孩子也不挑剔,“孩子小,還不懂,看到什么都能當(dāng)玩具玩,挺體諒大人的,從來不吵著要買玩具。”

                  說起喜歡的玩具,三個孩子當(dāng)中最大的瑩瑩,用小手遮起了半張臉來,顯露出身為女孩的害羞來。

                  “等瑩瑩讀完大班,我倆就帶著孩子回老家,孩子戶口在那里,讀書便宜。我照看他們,他出門打工,兩兒子還留在這里,這里是大城市,有發(fā)展。如果老家賺不到錢,老頭還得出來。我們辛苦點(diǎn)無所謂,但不能苦了下一代。”

                  下午四點(diǎn)多,徐阿姨捏著20元錢去菜場買菜了。她說,今天的主食是面疙瘩,“給兒子冰瓶啤酒喝喝,大家一起高興高興!我活了這么大年紀(jì),還是頭一次有記者來采訪我們,老頭子常買你們的報紙看,明天我多買兩張,給老鄉(xiāng)們都看看。”

                  臨近傍晚,我與老汪一家告別。瑩瑩還在專注地玩著她的塑料瓶;瘦小的小澤熱情地與我揮手告別,笑容純粹;最小的祺祺端坐在爺爺懷里,還有些沒睡醒……

                分享到:

                    查看全部評論(0條)

                    發(fā)表評論

                    映象網(wǎng)>> 教育頻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熱點(diǎn)關(guān)注

                    新聞|財經(jīng)|娛樂|女性

                    教育|旅游|圖庫|社區(qū)

                    幫助 - 廣告 - 友鏈

                    導(dǎo)航 - 收藏 - 頂部

                    映象網(wǎng)手機(jī)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