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當糧,省出糧食救災民

                2012-11-29 10:23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調撥糧食

                  接納擁入邊區的災民

                  由于災民不斷擁入根據地,根據地政府特頒布了《根據地外來災民登記安置辦法》,規定災民入境,要登記報告?!皩τ谝讶刖车臑拿瘢幢镜鼐用癜俜种谋壤膊?,入戶籍的災民和本地災民同等待遇”。

                  由于部分災區災情嚴重,如五、六專區近半數人民沒有糧食可食,餓死人日有所聞。根據地政府為此發布命令,限期完成糧食吸收調劑工作,救濟災區,保證春耕。

                  據不完全統計,從1942年10月到次年6月,除了運12萬石調劑敵占區和游擊區災民、換回必需品外,調劑災區糧食共有89133石,根據地零星調劑共6657石,加起來共有95790石,并調劑糠面18萬斤及山藥蛋和油餅等。

                  根據地政府在減免災區負擔的同時,撥糧撥款賑貸災民。政府用于救濟的糧款,相對于當時根據地財政收支狀況而言,數目是相當大的,“太行區實際用于救災的各種貸款有兩千萬元,賑貸的糧食有三十八萬六千石”。

                  男挑女紡

                  組織災民生產自救

                  面對長期的災荒,根據地政府很快發現,單純的救災不僅會造成坐吃山空,而且會使災民形成一種單純依靠政府的思想,于是開展了“男的參加運輸,女的參加紡織”生產自救運動。

                  根據地為此發布了《總局關于保證災民運輸賺錢的命令》:“凡已發動起來的運輸隊、腳夫或挑夫,確證其為災難民者,每人每日必須保證要賺一斤米?!逼渲兄奶羞\輸隊,在大規模糧食調劑過程中,不僅將糧食源源不斷運到災區,還獲得了近3萬石糧的運輸費。同時,根據地政府發布《紡織救災工作須知》:“組織紡織指導所領導災民生產,發給災民棉花、線子、紡車和織布機,提供技術,回收成品?!痹跀痴紖^工廠倒閉、布匹缺乏的情況下,紡織品的銷路旺盛,災民向敵占區推銷,換回了大批的糧食。

                  磁武百土村北街有十三戶討吃的,其中五個婦女參加紡織,每天每人有半斤米收入,馬上停止了討吃的生活。對此,老漢們說:“過去是男人養活女人,如今女人倒養活起男人來了。”根據地標本兼治的救災措施,為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晉冀魯豫邊區從1943年以后,生產下降的趨勢得到控制,許多村莊秋后糧食滿囤,且部分做到了耕三余一。各種副業,“如喂豬、喂雞、養蠶、采藥等,都有增加”。1945年,陜甘寧邊區耕地面積較戰前增加了79.4%;民間紡織業,由戰前的沒有,發展到戰后的紡婦15萬人以上,織婦4萬至5萬人,織布機二三十萬架的局面。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比戰前普遍改善了,并部分達到豐衣足食。(記者 溫中豪 杜一格 通訊員 劉海永 文 記者 李康 圖)

                責編:李文麗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道,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