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集合債違約風險頻發“兜底”不變應萬變
2014年1月份還沒過完,就已經爆出兩家中小企業集合債可能出現違約的消息。“或許中小企業集合債才是今年信用風險最大的領域。”一名評級機構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評論稱。
1月20日,常州市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起人之一常州永泰豐化工有限公司(下稱“永泰豐化工”)正式公告,其3689萬元債券本息無力償還,由為永泰豐化工提供反擔保保證的常州清紅化工有限公司先行代償。而就在2014年1月3日,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出現流動性緊張,恐無法按計劃償付其集合票據。
永泰豐化工公告稱,經過與為其提供反擔保保證的常州清紅化工有限公司友好協商,由后者先行代償。清紅化工已于2014年1月17日將永泰豐化工到期應兌付本期債券的本息及付息兌付服務費合計3689.9萬元劃入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指定賬戶。
上述公告還表示,因經營環境變化,公司已停止生產經營,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已向常州市新北區人民法院申請重整,后者裁定其重整申請。
據“11常州中小債”的主承銷人海通證券(600837,股吧)稱,此次永泰豐化工所在的“11常州中小債”之所以能夠再度從違約邊緣拉回主要是政府進行了干預。
另據1月15日常州市發改委網站的消息,1月14日,常州市發改委召集市金融辦、市銀監局、海通證券、常州投資集團、常州投資集團擔保公司、恒泰擔保公司、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常州分行等相關部門和機構專門召開了“11常州中小債”償債工作協調會議,會議決定,“各部門要積極出謀劃策,確保"11常州中小債"按時償付”,并于當天成立“11常州中小債”償債工作協調小組,以保障相關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在中國債券市場上,發行人是否會違約并不由發行人的財務狀況決定,而往往因為地方政府決不讓首單違約發生在我的管轄范圍的傳統邏輯。”一家國內領先的信用評級機構分析師告訴記者,“這并不正常,無違約就很難向投資者提供與風險一致的回報率,低風險、高收益的扭曲現狀就不能改變,也無助于培養中國的成熟投資市場。”
此外,1月17日永泰豐化工就正式表示其已經停止生產,并且無法償還債務,但其債券評級機構鵬元評級直到1月20日才將其評級由BBB-下調至CCC,但展望仍為穩定。
另據萬得通訊社的消息,上海楊浦中小企業2011年第一期集合票據參與企業中可能無法按時付息的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已宣布通過股東增資、應收賬款催收、新簽戰略訂單等方式積極籌集兌付資金,足額向償債保證金賬戶存入本期集合票據應兌付的本金和利息,合計10540萬元,可以正常履行此前發行的上海楊浦中小企業2011年第一期集合票據的還本付息義務。
至此,原本有望“成就”中國首單違約的中小企業集合債(集合票據)“躲過一劫”。但有評級機構分析師稱:“在流動性偏緊、債券發行成本高企、經濟下行以及削減過剩產能的政策背景下,具有落后產能特色的中小企業最具違約風險。” (孫紅娟)
原標題:集合債違約風險頻發“兜底”不變能應萬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