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四季度收緊“錢袋”理財產品收益持續走高
導讀:據了解,從6月底到10月中旬,央行基本上都在進行逆回購,市場資金處于相對寬松的狀態。但從10月中旬之后,央行接連幾次停止逆回購,即便進行逆回購,規模也是很小,連續出現了單周資金凈回籠的局面,而資金市場上的利率則不斷上漲。“央行的停止逆回購也讓很多投資者拉響警報,更加謹慎地選擇投資,這為銀行帶來了一定的內部困擾,”某銀行專家講到。
三季度市場資金面偏緊的格局仍未得到徹底緩解,而眼下已到第四季度,急于為年底吸儲的各商業銀行也已紛紛上調理財產品收益水平,啟動“攬儲模式”。對此,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除了受到短期資金面較為緊張影響導致的收益率高企,不少銀行已經開始提前備戰年底的資金之爭,2013年的最后一個季度,投資者買到較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幾率大大增加。
理財產品收益持續走高
近日,不少消費者頻繁收到銀行發來的理財產品信息,在這些信息中,記者發現,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經過了短暫的下調后又有上漲趨勢。
記者走訪成都多家銀行了解到,隨著資金面趨緊,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產品收益率預計也將持續上揚,銀行理財經理大都向客戶推銷90天左右、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理財產品,以期為銀行度過年底難關。
據統計,上周共有667款理財產品發行,預期收益率整體略有增加。除12個月和12個月以上期限的理財產品周均收益率略有下降外,其它期限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對此,有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市場上發行最多的就是13個月期限的理財產品,其中個別銀行發行的3個月期限產品已經達到讓資金‘跨年’的目的,而30天左右期限的產品則通過滾動續發的形式吸引資金,以達到將資金留到年底的目的。這些主要就是銀行為了降低年末‘沖時點’攬儲的成本,提前開始。”
銀行受內憂外患沖擊
據了解,從6月底到10月中旬,央行基本上都在進行逆回購,市場資金處于相對寬松的狀態。但從10月中旬之后,央行接連幾次停止逆回購,即便進行逆回購,規模也是很小,連續出現了單周資金凈回籠的局面,而資金市場上的利率則不斷上漲。“央行的停止逆回購也讓很多投資者拉響警報,更加謹慎地選擇投資,這為銀行帶來了一定的內部困擾,”某銀行專家講到。
除了央行所帶來的“內憂”,來自行業外的浪潮也讓銀行感覺到了很大壓力。“互聯網金融‘瘋狂’發展的確給銀行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搶走了很多原本銀行的客戶,這就需要銀行從業務、服務等方面不斷創新,這樣才能給自身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從另一角度來說,這也給銀行帶來動力,”成都某國有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由于內外的雙重沖擊,再加上臨近年末,理財產品、存貸款利率成了銀行看好自家錢袋的工具。
高收益產品期滿才可贖回
“前段時間給我發短信推薦的產品,預期收益率都在4.2%-4.6%,但這幾天的產品收益率忽然就高了。”城東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最近有不少客戶經理向她推薦理財產品,某股份制銀行推出的一款為期3個月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高達5.6%,“但客戶經理告訴我這款產品不到期不能贖回,我買了多次理財產品,這種情況第一次出現。”
針對張女士的情況,記者致電某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該經理說,“最近確實推出的幾款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在5%以上,但唯一需要注明的是不能提前贖回。”“目前來看,第四季度的資金流動性仍不太樂觀,資金價格偏高的格局較難改變,因此在利率市場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各商業銀行有可能還將進一步推高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水平,以達到吸儲目的。”上述銀行專家認為,第四季度本就是銀行回款時期,加之央行暫停逆回購、以及近期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造成流動性緊張,因此銀行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以期收緊錢袋。
此外,第三方理財相關人士還建議,隨著國內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結構性理財產品將是銀行理財產品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因此,投資者未來可在投資組合中配置一些風險相對較低、結構設計安全度高、投資領域熟悉的結構性產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