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新規加速大宗商品現貨市場整合 引起熱議
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宗商品現貨市場交易管理暫行規定》(下稱《規定》)一經發布,便在業界引起熱議。
“《規定》的出臺,對自貿區內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起到推動和規范的作用,既結合了上海自貿區的開放特點,又強調了風險防范,對全國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具有借鑒作用。”一位來自上海自貿區內的市場人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
他稱,2011—2012年,國務院連續出臺政策清理整頓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其實并不是要限制平臺經濟的發展,只是對交易不規范的部分進行清理整頓,而此次自貿區出臺的新政也是如此,目的還是對相關交易平臺進行約束。
生意社鋼鐵分析師何杭生在受訪時也認為,《規定》的出臺透露出一個很強的信號,即國家要整合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以鋼鐵為例,數據顯示,今年年初,主管部門跟蹤的鋼鐵電商僅有30多家,但截至目前,國內涉及鋼材(3251, 19.00, 0.59%)的電商已達到100多家。
在富寶資訊金屬研究員雷連華看來,由于準入門檻提高,《規定》實行初期,一些小的現貨企業可能很難進入自貿區。
雖然自貿區歡迎所有的現貨平臺進入,但小企業規模小、風險大,不太可能與大銀行合作,因此進入前要先整頓市場,淘汰一批小企業。這個時候出臺新政時機較好,正好趕上鋼鐵電商快速發展。不過,何杭生也表示,小企業參與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市場并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他們可以與第三方電商合作,借道電商平臺參與自貿區大宗商品現貨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規定》還提出,自貿區市場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不得以任何方式參與市場交易。“一些企業可能想通過這個平臺采購原料,但不能參與交易的話,就喪失了這部分優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