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雷鳴回應余額寶集中兌付質疑 利用大數據預測
“2014中國互聯網金融高層論壇暨第七屆中國電子金融年會”于2014年1月16日在北京舉辦。上圖為阿里巴巴小微金融服務集團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袁雷鳴。(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梁斌 攝)
“2014中國互聯網金融高層論壇暨第七屆中國電子金融年會”于2014年1月16日在北京舉辦。阿里巴巴小微金融服務集團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袁雷鳴在演講時回應了業界對于余額寶面臨“集中兌付”的風險,其稱,第一,余額寶單戶投資金額不能超過100萬,第二,充分利用支付寶在接近十年的時間里沉淀的大數據,可以精準預測流動性的需求?!懊刻炜蛻舻牧鲃有孕枨箢A測我們的偏離率都不會超過5%,所以已經能夠足以非常充分的安排這些流動性,更好的為客戶創造價值”。
以下為演講實錄:
袁雷鳴: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來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一些不成體系的思考,關于互聯網金融。支付寶是04年12月份才成立的,我們之前一直做支付,2013年才算正式涉足金融行業。我們對互聯網金融的一個理解,就是跟傳統金融相比,可能金融行業更多,互聯網金融更多是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的一些互聯網的技術手段,而且在它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充分的體現了開放、分享、透明、責任、互動的這些互聯網的精神。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跟金融行業進行比較好的融合,將能夠大大的提升整個金融業務經營的效率,降低金融的運行的一個成本,這是第一點。
那么,傳統的金融行業可能就像剛才王永利行長提到的具有多年的在風險識別和風險定價方面的一些經驗,積累了大量的客戶基礎。在金融產品的創新能力上也有多年的經驗,有非常好的一些積淀。如果這兩者能夠實現一個比較完美的融合,那么,應該來說會給金融帶來一個更加好的將來。在會議過程中我也聽到有很多關于互聯網金融,關于在一些監管,一些合規上的問題。我們對這件事情的理解是這樣的。雖然互聯網金融跟傳統金融,在用戶的交互和體驗上會有一些差異,但是它跟用戶之間的法律關系不會存在本質的差異。那么,也就是說,線下你如果違法違規的事情,如果搬到線上來做,它同樣不會變得合法合規。那么,反過來也一樣,如果在線下它一個業務,它是合法合規的,那么你搬到線上來做,它也不會變成違法違規。這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一個理解。
所以,做每一項業務之前,我們都會充分的去借鑒現有的業務在線下它整個法律關系是怎么樣的,它每一個環節,它的風險會存在什么地方,然后我們再把它通過一些互聯網的手段能夠讓它運行的更加良好。所以,這是第二個觀點。
第三個觀點,我們覺得尤其是余額寶今年的發展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那么,在余額寶這個過程中,昨天公布了一個最新的數據,余額寶整個存量的規模已經超過2500億,有接近兩千萬的客戶,平均的戶均投資金額只有4000塊錢左右,充分的體現了碎片化的資金的特性。也有很多很關注這項業務,很關注我們這個產品的一些朋友也為我們感到非常擔心,這么大的資金存量,你們的流動性管理是怎么做的?會不會出現大規模的流動性困難,萬一這些客戶集中兌付,你們怎么面對?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問題。我們在之前做產品的設計跟基金公司,跟傳統的金融機構也做了很多的一些請教。那么,也設立了很多的業務規則,比如說余額寶的單戶投資金額不能超過100萬,這是跟傳統的貨幣基金有非常大的差距的,傳統的貨幣基金可能機構投資者占了相當一部分。
那么,第二個就是剛才也已經介紹了,我們戶均投資金額只有4000多塊錢,所以這個過程中也充分的利用了支付寶在接近十年的時間里沉淀的一些大數據,我們對于我們用戶的行為模式的了解。你要去了解、預測單個客戶的行為這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你對你的客戶有長達十年的數據積累,而且要了解數以千萬計的客戶行為的這些數據積累,你要對它接下來絕大部分人的行為,尤其是一個趨勢作出一個預測,這個難度相對來說就會變得比較低。這種情況下,我們通過我們大數據的預測,精準的預測到今年雙十一整個流動性的需求,而且每天客戶的流動性需求預測我們的偏離率都不會超過5%,所以已經能夠足以非常充分的安排這些流動性,更好的為客戶創造價值。
傳統的金融機構也已經提到了這樣一個轉型,所謂的從資產持有型轉向資產管理型。我們的一個理解就是說,傳統金融機構面臨的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所謂的期限錯配,導致的流動性管理的風險和挑戰。那么,這是大家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其實這樣一個難題,在傳統的商品流通中也存在,那么這本質上就是一個庫存的管理。你把大量的資金匯集到你這邊,你持有大量的資金,但是你如果不能夠很好的運用出去,就會造成資金的使用效率,利用效率低下,甚至有可能造成虧損。但是,如果你的庫存運用的過度,那就有可能會面對擠兌,承擔流動性的風險。所以,這個平衡是非常難一把握的。那么,這個是基于原有的技術條件和商業模式下會導致的一個難題,那么到了互聯網的信息時代,我們覺得這個應該有一個機會可以改變,那么就是所謂的剛才王永利行長也提到了,從B2C的模式轉化成C2B的模式,原來的金融機構更多是B2C的模式,我根據資本市場上的一些需求,我可能包裝設計一些金融產品,然后再利用我吸納來的資金,再去運用。那么,這樣的話,銀行目前隨著整個資金流轉的速度加快,那么,一個很顯然的趨勢就是銀行所謂的負債的短期化和資產的長期化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這樣錯配越來越嚴重,會加劇這樣一個矛盾。
那么,如果按照C2B的模式怎么改變這樣一個困境呢?我的理解可能就是按照用戶的需求來定制,每個客戶對流動性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是通過大數據的方式,把這些需求很好的整合起來,找到相應期限匹配的資產,做一對一的匹配,完全就不存在期限錯配的問題了。由于你的客戶基數足夠大,你的數據量足夠大,任何一個需求,應該說絕大部分的需求都可以通過一對一的匹配來完成。在這個前提下,你再構建一個相對來說比較良好的二級市場,仍舊讓他所持有的資產很好的具備一個變現的能力,提供一個很好的流動性。那么,這樣的話,使得整個市場會更加健康和繁榮,不會因為某些突發性的事件造成市場的恐慌,爆發出一些流動性的危機。這個可能是將來值得大家一起探討的一個方向。那么,在這個方向上,我們也希望沿著這個方向跟傳統的金融機構大家一起來探討,怎么樣做到優勢互補,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能夠使得我們整個金融生態圈更加繁榮,更加穩定,謝謝大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