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合關閘停發半個月 公募“只聞樓梯響”
《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下稱《暫行規定》)實施已經半月有余。截至6月17日,券商資管6月份以來共發行36只集合理財產品,涉及到14家券商。自6月份開始大集合關閘,新發行的這36只產品全部為小集合產品。其中,恒泰證券發行的數量最多,達到9只,占去總數的四分之一。總體來看,6月份以來,中小券商發行小集合產品的熱情更高。
恒泰證券6月份以來發行
9只小集合產品
恒泰證券集合理財產品管理規模為132億元,產品數量達到36只,兩項排名均已躋身國內券商前十行列。值得一提的是,恒泰證券前兩年在集合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和產品表現方面都泛善可陳。不過進入今年以來,恒泰證券密集發行集合理財產品,產品管理規模也“水漲船高”。
尤其是“創富”系列產品,自推出以來就受到一些大客戶的青睞。在“創富”系列集合理財產品當中,分級產品占主流位置,如創富2號、創富3號、創富4號、創富6號、創富12號、創富14號6款均屬于分級的集合理財產品。
6月份以來恒泰證券發行的小集合中也有“創富”系列的身影,包括創富7號3款產品、創富10號3款產品。除此之外,還有恒泰多空雙贏分級1期C、恒泰多空雙贏分級1期B、恒泰多空雙贏分級1期A。
事實上,現在很多券商集合產品都設計了分級條款。一位中型券商資管部門人士告訴記者:“分級產品是券商資管產品中的一種,它滿足了優先和劣后客戶不同的風險收益偏好,能夠有效提高客戶的黏性。在優先和劣后客戶購買分級產品之前,公司會對這些客戶進行適當性管理,提示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否適合購買產品的相應份額,客戶會自主做出是否購買的判斷。”
另外,6月份以來,華西證券也發行了4款小集合產品。中航證券、招商證券、國金證券、廣發證券分別發行了3只。總體來說,自《暫行規定》以來,中小券商對于發行小集合產品較為熱衷。而對于部分未達到開展公募基金業務標準的券商而言,大集合產品停發之后,只能在小集合和定向產品上下功夫,行業差異化競爭必將日趨激烈。
雖然《暫行規定》已于6月1日實施,但是相關配套細則尚未明確。據悉,近日,包括《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管理辦法》在內的一系列配套規則已經結束征求意見。在這些征求意見稿中,券商控股基金管理機構中的同業競爭問題、私募機構外包部分后臺職能等問題都有望得到解決。有業內人士表示,若相關征求意見稿能夠正式推出,則將大大加快包括券商在內的各類機構申領公募基金業務牌照的進程。
小集合產品多采用
量化等創新策略
Wind數據顯示,有數據可查的116只小集合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4.2%,其中16只產品收益為負。21只產品收益率超過10%,其中,光大陽光集結號收益型五期B和國泰君安君得豐一號次級的收益率超過20%。
另外,國金慧泉量化專享1號和國金慧泉量化對沖1號的收益率也都在15%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國泰君安君得豐一號次級、國金慧泉量化專享1號和國金慧泉量化對沖1號這3只都為量化型產品。
目前很多量化型產品走小集合路線,其中一個原因是量化產品針對高凈值客戶,與小集合的認購門檻相當。總體來說,小集合產品中的采用套利、保本、量化和定增等策略產品為代表的創新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比例高于大集合產品,使得小集合產品在平均收益率和收益波動區間等長期指標上都要略優于大集合產品。在長期的熊市背景下,這些以獲取絕對收益為目標的創新型產品也在市場上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青睞。
不過話說回來,正因為量化產品具備高杠桿,也容易放大虧損。今年以來虧損較為嚴重的集合理財產品中不乏量化型產品的身影。比如國泰君安君享融通一號次級,今年以來收益率為-19.2%;光大陽光集結號策略型一期今年以來收益率為-12.1%。(證券日報 李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