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工擬開軍工資產上市先例 或掀軍工資本潮

                2013-05-28 11:3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帶有軍工背景的“國字號”企業正試圖在其核心軍品資產與資本市場之間尋求平衡,素來“神秘”的軍品業務再一次被推向了資本前沿。

                  5月24日,中國大型造船企業——中國重工(601989.SH)發布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船重工”)的書面通知,其正在籌劃與本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涉及軍工重大裝備總裝業務,而這一資產重組也“屬境內資本市場重大無先例事項”。

                  但目前,這一資產騰挪仍需向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及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咨詢論證,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事實上,對于中國重工而言,母公司欲將軍品資產注入其業務板塊并不陌生,而在此前的數年里,來自不同的軍工企業都曾嘗試將旗下利潤可觀的軍工資產進行整合,但受各種限制監管因素,進展不大。

                  針對本次中國重工的“軍工資產證券化”,熟知軍工企業的一名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作為“資產屬性相對敏感的軍工企業,(軍工)資產整合除了要獲得一般國資企業監管部門的許可外,還要獲得其他相關部門的批復”。

                  “最終能不能成行,上層的表態以及政策是最關鍵的,關鍵在于能否找到最好的平衡。”上述人士說。

                  重組“第三波”

                  作為中國海軍裝備的龍頭企業,中國重工對其旗下資產進行劃片梳理的戰略進行還在繼續。

                  2011年2月,中國重工完成了第一次資產重組,母公司中船重工等發行股票,購買了包括大船重工、渤海重工、青島北船重工和山船重工在內的四家公司股權,彼時,中船重工還承諾,將在未來三年內將剩余18家公司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在完成四家公司的股權收購后,中國重工又于當年4月拋出了新的定增融資方案,將包括武船重工、河柴重工、平陽重工、中南裝備、江峽船機、衡山機械及民船設計中心等7家公司收至囊中。

                  “在整體上市平臺搭建完成后,中國重工又在很短的時間里完成了兩輪的資產重組,基本的業務框架就已經初具雛形了,現在擬注入軍工資產則是第三次資產整合。”上述人士說。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中國重工的首輪資產騰挪中,其注入上市公司的主要為民船造修業務,除了母公司掌控的軍用船舶業務外,中船重工80%左右的造修船業務在該次重組進入上市平臺。與此同時,第二輪整合中,中國重工整合的資產則主要為潛艇、海上鉆井平臺以及柴油機業務。

                  事實上,對于試圖分階段推進旗下資產重組的中國重工來說,其眼下欲“吸收”軍品業務的信號在其此前發布的“十二五”規劃中便已釋放端倪,本報記者查閱其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中指出,“公司軍工和海洋工程業務占收入比重將從現在(2011年)的12.5%提升到18%。”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