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施力偉:高科技和高接觸正重塑世界格局
“高科技”即指目前的技術變革,而“高接觸”則意味著要運用現有工具來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實現平衡發展。
在全球復蘇的背景下,科技和創新浪潮正撲面而來。大數據、納米、機器人、新能源和神經科學這五大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的未來格局,如何運用這些創新為社會創造更高價值,乃是當前的“頭號議程”。
以“推動創新創造價值”(Creating Value through Innovation)為主題,世界經濟論壇第八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將于今年9月10日~12日在中國天津舉行。技術創新如何讓全球經濟受益?新技術革命會帶來哪些社會問題?世界和中國應怎樣應對?新領軍者年會將如何為中小型企業迅速成長出謀劃策?在夏季達沃斯開幕前夕,世界經濟論壇中國區執行董事施力偉(Olivier Schwab)在北京辦公室接受了《第一財經(微博)日報》的獨家專訪。
施力偉表示,技術創新將世界引入全新時代,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結構性失業、收入不平等、技術缺口等。因此,看清并高效應對變革所帶來的挑戰刻不容緩。
針對中國在各個領域正在開展的創新試驗,施力偉認為,如何在推動創新和恰當監管之間尋求平衡點至關重要。目前一場“追趕的博弈”正在上演,某些領域的變革速度之快讓政策制定者和企業應接不暇。他表示,年會將為各國進一步理解變革提供交流平臺,這充分詮釋了“高科技、高接觸”(high tech,high touch)。“高科技”即指目前的技術變革,而“高接觸”則意味著要運用現有工具來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實現平衡發展。
在談及中國經濟下行和改革議程時,生活在北京的施力偉表示了對中國未來的信心。“我認為中國經濟引擎仍然馬力充足。”他表示,就當前“微刺激”措施以及政府對擴大基礎設施投入的意愿來看,中國經濟下行風險有限,他相信中國會在2020年前完成改革目標。
施力偉
推動創新創造價值
第一財經日報:今年夏季達沃斯主題為“推動創新創造價值”,這是去年 “創新:勢在必行”的升級版。你認為今年主題的背后邏輯是什么?
施力偉:第八屆新領軍者年會是一場全球性頂級盛宴,聚焦科技、創新、企業家精神等。當前,全球的創新熱潮奔涌,如機器人、納米技術、大數據、互聯網等正在重塑世界格局,創新對于全球復蘇和增長都至關重要。同時,結構性失業、收入不平等、技術缺口等問題尚存,如何利用上述創新來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應對未來挑戰至關重要。因此,年會將圍繞“推動創新創造價值”這一主題,深入探討這些挑戰。
日報:今年論壇有四大支柱:領悟(Connect)、應變(Catalyse)、競爭(Compete)和回饋(Contribute)。你是否能詳細介紹這四者的含義?
施力偉:整個論壇都圍繞著這四大支柱進行。領悟,即運用最新工具和最佳實踐,在快速變化的當今世界加強學習并發揮領導作用;應變,即釋放創造力,降低復雜性,提升戰略靈活性和運營靈活性;競爭,即發掘新市場,滿足需求缺口;回饋,即與大家分享自己獲得的商業成功而推動社會進步。
日報:論壇特別聚焦五大技術變革,即大數據革命、納米革命、機器人革命、能源革命和神經科學革命。這些技術革命將會如何重塑世界格局?
施力偉:這些變革正在改變著商業、工業和經濟格局。我認為論壇的意義在于幫助領導者進一步理解這些變革,因此論壇也匯聚了各界領袖,涵蓋商界、政界和學界等。其中,有來自全球頂尖名校的專家,如清華大學、新加坡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等。論壇在真正意義上匯聚全球尖端“大腦”共商未來大計,以此讓社會各界更好地認識到變革所產生的機遇和挑戰。
日報:中國去年已經成為機器人的最大進口國。上述五項革命正在迅速改變中國經濟和社會,包括目前引起廣泛關注的失業和安全等問題。如何看待這些技術變革帶來的挑戰?
施力偉:這些確實是目前的大問題。不少報道提及,機器人的發展導致失業率上升,不僅是藍領,甚至連白領崗位亦受到挑戰。關鍵在于,了解機器人興起的趨勢將對社會產生何種壓力、將來人們將從事何種工作等。
另一方面,針對神經科學的辯論也日趨激烈,如“入侵大腦”(Hacking the brain),即以外部傳感器等影響感官和思維,因此我們要了解諸多新趨勢對生活將有何種影響;此外,大數據和互聯網的發展也是一大關注點。近期,一個黑客犯罪集團竊取了12億個用戶名和密碼組合,還搜集了5億多個電子郵箱地址,相關問題引發社會擔憂。在今年的新領軍者年會上,我們將共同討論企業、政府和其他各界領袖應如何應對這些新技術挑戰,并實現轉“危”為“機”。我相信在論壇的討論會帶給人們新的啟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