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為何集中公開戀情 粉絲經濟學來為您解讀緣由

                2013-11-14 09:13    來源:映象網財經頻道

                  娛樂圈每天都很熱鬧,先是劉詩詩吳奇隆公開戀情,接著是楊冪和劉愷威宣布已領結婚證于1月8號舉辦婚禮。驚爆消息頻頻傳來,粉絲表示很忙。借著這個由頭,我們來聊聊明星效應帶來的“粉絲經濟”。

                  粉絲經濟的定義

                  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系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被關注者多為明星、偶像和行業名人等。粉絲經紀的概念最早產生于六間房秀場,其草根歌手在實時演藝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忠實粉絲,粉絲通常會通過購買鮮花等虛擬禮物來表達對主播的喜愛,在節日和歌手生日等特定時期禮物的消費尤為活躍,據統計秀場的ARPU值最高可達1,000元人民幣。有專家預測,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藝人影響力的排名將來很可能會由唱片的發行量轉由ARPU代替。

                  明星玩轉粉絲經濟

                  庚phone:讓韓庚的粉絲再次瘋狂

                  韓庚就不用多介紹了,在爆出消息要出手機后,今日在國家會議中心,正式亮相韓庚專用定制手機“庚phone”。“庚phone”厚度為8.4mm,四核5寸屏,2GB內存以及32GB存儲,500萬前置攝像頭1300萬后置攝像頭。內置韓庚的日常行程、新聞都會推送至手機;粉絲福利還有韓庚自己錄制的定制起床鈴音和生日祝福等。據悉,“庚Phone”將于本月15號下午2點09分在亞馬遜首發,有黃色、黑色和白色三色可選。其中黃色版限量5000臺,價格2780元。

                  庚phone專注的客戶人群,必然是韓庚已有的龐大粉絲群體。2780的定價,相對殺價遍野的通路手機市場,商家的利潤可能會稍微高那么一點點。但如果換算成專屬定制的韓庚個人品牌溢價,實則價格十分親民。

                  而韓庚現場表示,不會只是玩票一把,會繼續升級更新手機。而手機畢竟是硬件產品,賣出后的售后服務,也將是其產品真正的物理看點,保障著產品的不斷延續。但就庚粉而言,從開機到使用,完全根據韓庚定制的各種表情以及應用,足矣讓其瘋狂。

                  陳坤:活用粉絲經濟 微信號試水會員收費

                  著名藝人陳坤就活用粉絲經濟學,將此理論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位專注于研究煙熏妝和“行走的力量”的勵志哥,近來推出了以自己命名的會員制微信平臺。

                  據媒體粗粗計算,“繳納18塊錢,就可成為陳坤微信平臺月會員;168塊可成為陳坤微信平臺年度會員”。也就是說,陳坤的100萬粉絲中,只要有10%鐵桿粉絲,每年至少就能獲得1680萬收入。同時,陳坤還獲得了不完全受制于經紀公司的自由,實現了自己掌握自媒體的話語權。

                  對于這位擁有幾百萬、上千萬粉絲的偶像明星來說,在他與粉絲組成的世界里,陳坤就是天、就是地,就是所有人的國王,而會員收費制,大約也等于國王向臣民收取的稅負吧。

                  互聯網時代時尚商家借“粉絲經濟”突圍

                  8月26日,互聯網快時尚品牌凡客誠品正式對外公布,與“中國好聲音”第二季達成戰略合作,成為其官方唯一服鞋類授權品牌商。近日,謝娜創立的潮牌“歡型”與臺灣人氣潮牌“Banana Taipei ”跨界合作,在樂蜂網獨家發售全球限量華夫包;隨著“明星達人陣營”的不斷加大,樂蜂網迅速“上位”。業內專家指出,電子商務在經歷了價格戰、貨源爭搶、砸廣告和建倉庫物流之后,“明星、達人”開始發揮作用,部分時尚類商家欲掀起新一輪粉絲效應。

                  樂蜂網粉絲經濟規模達10億

                  4月8日,樂蜂網時尚達人盛典在京舉行,涉及美妝、造型、美容等不同領域的50位達人統一亮相,借此為50位達人頒發獎項。現在外界把樂蜂網的商業模式總結為“達人經濟”,打造屬于樂蜂網的自由品牌,即利用達人在粉絲群體中的影響力,開發周邊產品,帶動粉絲消費的運營模式,造星并且最大限度挖掘明星達人背后的經濟效應是其區別于其他B2C電商的運營之路。

                  業內人士認為,當眾多垂直電商紛紛倒閉或被收購,京東、當當陷入巨虧,電商平臺價格戰此消彼長之際,樂蜂網利用明星達人的粉絲效應將美妝領域更加專業化和系統化,對整個產業鏈條產生有利的影響,數據顯示,將明星和產品進行混搭銷售這種模式也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樂蜂網業績也有所上升。明星效應到口碑傳播再到引導購買時的互動體驗是達人經濟的重要環節之一。

                  小米創新秘笈:打造粉絲經濟

                  2013年,小米用半年的時間就創造出了2012年全年的業績——總共售出703萬臺手機,僅上半年營收就超過2012年的126億,達到132.7億元人民幣。而“為發燒而生”的品牌訴求,更是把小米手機賣“粉絲”的本質暴露無遺。連小米的首席產品經理雷軍自己都說,小米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粉絲經濟”。

                  經營粉絲的秘訣

                  社交媒體的興盛正使大眾傳播方式發生深刻的變化。新的網絡語境下,粉絲數量不僅意味著影響力還意味著經濟價值。喜歡你才粉你,粉你意味著消費者會為你買單。

                  然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從粉絲身上獲益,必須要善于“養粉絲”,要和粉絲互動。一言不合,粉絲就可能棄你而去。傳統經濟時代,消費者是上帝,要好好伺候;互聯網經濟時代,粉絲是收入之源,切記要把粉絲當爺爺一樣伺候、當孩子一樣養活。

                  粉絲是特殊的用戶,他們的“關注”,意味著興趣和潛在購買行為,而他們的取消關注則意味著需求的轉移。只有經營、管理到位,粉絲效應才會逐漸擴大,經濟效益也才能持續發生。反之,用戶滑動一下手指,就能拒你的品牌于“千里之外”。

                  自從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人與人的溝通關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更加傾向“以我為中心”的表達方式。然而不可否認,移動互聯網也讓世界變成了Follow和轉發的世界,自說自話只能讓你和世界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移動互聯網不是單向傳播,而是雙向互動,參與和體驗才是移動互聯的本質。

                  冷思考:粉絲經濟會不會變成“嘩眾取寵”

                  電子商務行業研究人士宋鑫指出,“明星達人經濟”背后蘊藏著無限的商機,但不是什么產品都適合用明星做代言,尤其是那些專業性較強的行業,用明星代言反而會顯得不夠專業,有嘩眾取寵之嫌。而且僅靠明星營銷的商業模式肯定難以長久,企業需要延續明星效應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采購和運營能力,才是長久之計。

                  宋鑫表示,明星效應對于商業運作來說,是一把“利器”,但再優秀的明星也會黯淡,再新潮的宣傳也會過時,想要可持續發展靠的仍然是商品自身的質量以及品牌的價值。另外,有些明星代言的產品非常多,消費者雖然很信賴他們,但過多的選擇反而變成了沒有選擇,對于企業人氣的積累并沒有實質作用。

                  資深營銷專家韋先生則認為,“明星達人經濟”說到底就是“粉絲經濟”,換湯不換藥。一是通過電視娛樂化手段打造明星,吸引與明星態度相吻合的產生精神共鳴的消費者,形成以龐大粉絲數量為基礎的達人經濟;二是拓展自營品牌,通過明星達人、品牌、網站三方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只是,尋找合適的明星和達人沒那么簡單。如果尋找的明星形象與產品定位嚴重不符,所產生的廣告效應將令人啼笑皆非。而所選的明星一旦出現負面新聞,就會導致明星營銷效果的不可控。其代言的產品形象也會隨之受到很大的影響,對于品牌形象的培養是很不利的。

                    (映象財經綜合整理)

                責編:張開放
                0

                相關新聞

                更多>>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