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誤補償新規引爭議 不提供食宿是否合理?

                2014-05-28 08:23    來源:京華時報

                  飛機航班延誤后如何補償,一直是困擾旅客和航空公司的最大痛點。日前,民航局發布《航班正常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航空公司應該制訂并對社會公布航班延誤經濟補償方案。不過新的補償方案也引起業內和乘客的爭議。

                  □發布

                  停機坪延誤超2小時需提供飲食

                  新規定顯示,由于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延誤或取消,航空公司應當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務。由于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以及旅客等非航空公司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延誤或取消,旅客的餐食和住宿費用需要自理。航班在經停地延誤或取消,無論何種原因,航空公司均應負責旅客的餐食或住宿服務。

                  本次《規定》還指出,航空公司應制訂并對社會公布航班延誤經濟補償方案,方案中應明確是否對航班延誤進行補償,補償的范圍、條件、標準等內容。

                  另外,發生機坪延誤后,航空公司應每30分鐘向旅客告知一次航班動態信息,包括延誤原因、預計延誤時間等。機坪延誤超過2小時,機組應為客艙內旅客提供飲用水和食品。延誤超過3小時的,應將飛機返回停機位,安排旅客下飛機等待。

                  □爭論1

                  不提供食宿是否合理?

                  解讀:國際慣例均如此

                  非航空公司原因延誤,食宿費用旅客自理。對此,經常往來全國各地的外企員工王小姐表示:“作為乘客,我們是信息弱勢的一方。如果不知道延誤的真實原因,航空公司不管食宿就不能理解。”

                  而多位民航局專家告訴記者,把飛機延誤原因分為航空公司原因、非航空公司原因兩大類,可以使得航空公司和旅客的權責更加清晰。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航空運輸管理學院副教授許凌杰表示,從歐盟、美國的經驗來看,由于非航空公司原因導致的飛機延誤都是旅客自己承擔食宿費用的。

                  2航班延誤原因會不會謊報?

                  解讀:可能性越來越小

                  中國航空協會培訓中心簽約教員顧勝勤表示,航空公司欺瞞消費者謊報延誤原因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了。

                  “天氣原因是瞞不住的,旅客自己就能查到。”顧勝勤表示,“此次《規定》的一大亮點就是會建立信息統一發布機制,機場的大屏幕上會顯示由于航空管制原因導致的航班延誤信息。”

                  事實上,航空公司隱瞞延誤原因的現象并非沒有出現過。許凌杰表示,此次《規定》還應出臺相應的配套制度。

                  3航企制訂賠償方案合適嗎?

                  解讀:隱憂不小值得商榷

                  據記者了解,對于航班延誤的賠償問題,其實各大航空公司內部都有規定,但除深圳航空曾經對外發布過經濟補償辦法外,其他航空公司都沒有發布。

                  “現在航班延誤的經濟補償并沒有法律效應,此次民航局提出來就是希望補償成為強制性的法規。從美國和歐盟來看,都是由民航主管部門定的,航空公司強制執行。因此《規定》中的這一條值得商榷。”許凌杰說。 (京華時報記者平亦凡 )

                責編:王慧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