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豫劇大師崔蘭田逝世十周年,2013年4月8日下午,由河南省文聯、河南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河南人民廣播電臺共同主辦,河南電臺戲曲廣播、河南省劇協、安陽市文廣新局、安陽市豫劇團、河南喜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河南電視臺梨園頻道、東方今報等單位具體承辦的《蘭韻悠悠——豫劇崔派藝術賞析會》在河南省會鄭州的德億歌劇院舉行。
崔蘭田1926年生于山東省曹縣,11歲在鄭州入科學戲,20世紀40年代紅遍豫、陜兩省,1950年任西安蘭光劇社社長。1951年劇社歸屬安陽市,她歷任安陽市豫劇院院長、安陽市戲曲學校校長,政協河南省第五、第六屆委員,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是豫劇六大名旦之一,中國豫劇“功勛杯”獎獲得者。崔蘭田一生獻身豫劇藝術,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活的藝術形象,她所主演的豫劇《秦香蓮》、《桃花庵》、《三上轎》、《賣苗郎》被稱為崔派藝術四大悲劇?!叭觳怀喳},也要看看崔蘭田”,崔蘭田以其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風格、如蘭花般高潔的人品藝德贏得了一代又一代戲迷的熱愛與敬重。
在當天舉行的《蘭韻悠悠——豫劇崔派藝術賞析會》上,由安陽市豫劇團樂隊演奏的一曲深沉幽咽的管弦絲竹樂崔派曲牌聯奏——《蘭韻飄香》拉開了活動的序幕,接下來崔蘭田大師的親傳弟子張曉霞、崔小田、郭惠蘭、張寶英等先后登場,分別演繹了崔派代表劇目《桃花庵》、《賣苗郎》、《秦香蓮》中的經典折子戲“上門樓”、“摔碗”、“搜庵”、“抱琵琶”,藝術家們韻味醇厚的唱腔、大氣沉穩的做派,讓觀眾再次感受到了崔派藝術特有的魅力和感染力。
賞析會上,觀眾還欣賞到了崔蘭田大師的侄媳、安陽市豫劇團的領銜主演徐鳳以音配像的方式演繹的崔蘭田大師的喜劇代表作——《對花槍》中的“南營”一折。豫劇名家趙義庭之女——趙娟曾長期跟隨崔蘭田學習、深得大師言傳身教,賞析會上,她深情演唱了大師的代表作《三上轎》中“崔氏女一陣陣淚如梭”一段,這段祥符、豫西交融的唱腔深沉悱惻,讓不少觀眾悄然動容。除此之外,《梨園春》明星擂主趙培珂還為觀眾奉獻了《蝴蝶杯》中的“投衙”一折,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崔派“投衙”的獨特品格。
當天觀看演出的戲迷大多是崔派的忠實粉絲,在近兩個小時的賞析會上,不少觀眾邊欣賞、邊回味、邊觀看、邊流淚。
50多歲的張阿姨本來在幫兒媳看孩子,為了看戲把孩子都帶到現場了,看戲時她邊看邊跟著哼唱。她說:“崔派的戲韻味好,很讓人著迷,看得很激動!”觀眾王先生對記者說:“我從小就喜歡崔蘭田老師的藝術,崔派的戲百聽不厭,每一次聽都會潸然淚下。這個活動辦得特別好,對豫劇發展必將起到推動作用!”年輕的戲迷小宋老家在河南,現在外地發展,這兩天在鄭州出差,他一邊看戲,一邊拍照發微博,他說:“因為從小愛聽崔派戲,趕上這個演出不容易,就改變了行程,我是感覺藝術家們的演唱很震撼!這場戲看得太值了!”
賞析會現場還特邀了河南豫劇音樂學會會長、著名作曲家朱超倫,河南藝術研究院青年專家趙培強及崔蘭田大師的三子、安陽漳德書畫院院長周鐵為觀眾解讀崔派藝術、追憶大師演出盛況。談到豫劇崔派藝術的傳承,河南藝術研究院青年專家趙培強說:“崔派藝術不好掌握,不僅唱腔難學、表演更難學,因為它很含蓄。年輕演員需要從理論上、歌唱技巧上、表演上多下功夫,多向老一代演員學習;學一個流派藝術,不主張完全模仿,要抓住它的魂!” 河南豫劇音樂學會會長、著名作曲家、戲劇評論家朱超倫說:“學習流派應當根據自身的條件,把老師最精髓的東西學過來,活學藝、派則流,死學派、藝則滯!‘派’的意義在于‘流’,‘流’就是傳承。傳承什么?傳承流派的神韻。要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河南電臺戲曲廣播 曉雪 撰稿)
晚會主持人:河南電臺戲曲廣播副總監張彤(右)、《梨園星秀場》主持人池城(左)
崔派唱腔音樂聯奏
安陽市豫劇團國家二級演員徐鳳表演音配像《對花槍》選段“老身家住南陽地”
安陽市豫劇團國家二級演員徐鳳表演音配像《對花槍》選段“老身家住南陽地”
崔蘭田親傳弟子、國家一級演員張曉霞表演《桃花庵》上門樓一折
崔蘭田親傳弟子、國家一級演員張曉霞表演《桃花庵》上門樓一折
梨園春明星擂主趙培柯表演《蝴蝶杯》投衙一折
采訪河南省藝術研究院青年戲曲評論家趙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