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人事大震蕩 汽車出口放緩

                2013-08-21 18:55 來源:南方都市報

                  車企人事大震蕩

                  評語: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我也有自己的顏色。

                  今年上半年車企進行的高層人事調整不論頻率還是幅度,較之以往均出現明顯“升級”。不僅有廣汽這樣的車企集團上演集體大“換防”,諸如豐田、奔馳等跨國車企也爭相調整在華人事安排。自主車企同樣不甘人后,奇瑞、吉利更是先后對其核心高管位置進行了重新布局。在車企忙于調兵遣將的背后是車企調整發展戰略的縮影,也預示著2013年國內汽車業競爭將更加激烈。

                  言及今年上半年最引人關注的車企人事調整,無疑是廣汽集團的“大換防”。6月3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包括袁仲榮、馮興亞在內的多名高管職位發生變化,同時旗下部分企業高管亦隨之變動,其中郁俊接替姚一鳴出任廣汽本田執行副總,李暉接替馮興亞出任廣汽豐田執行副總。此次調整不僅限于人事,更涉及集團組織機構、管理體制和機制。廣汽集團稱,此次大調整目的是通過靈活、高效的體制機制和優化的人力資源配置,為集團加快發展提供保障。

                  與此同時,各大跨國車企業開始圍繞中國市場調兵遣將。豐田中國3月7日宣布,將從4月1日起,對中國本部人事進行變動,其中豐田汽車公司專務大西弘致繼續任中國本部長,并兼任豐田(中國)總經理。此番多為升任或留任的調整,在表明豐田對豐田中國發展認可的同時,也希望加強豐田中國與本部之間的聯動性,更好地應對突發事件。

                  此外,在增速返穩競爭激烈的豪華品牌市場,各品牌也未雨綢繆,試圖通過走馬換將的方式占據先機。5月1日,原華晨寶馬高級營銷副總裁戴雷入主英菲尼迪任職其中國事業部總裁,肩負起英菲尼迪面向“中國化、國際化”的發展目標。無獨有偶,今年初,奔馳對中國市場領導層進行了相應調整,以盡快理順渠道關系,縮小與奧迪、寶馬兩大品牌的銷量差距。而寶馬、沃爾沃等品牌也均通過高層調整,調整市場策略,加碼中國市場,滿足各自階段性目標的實現。

                  而市場空間遭遇擠壓的自主品牌同樣不甘人后,試圖通過對核心位置的人事調整,實現戰略轉型。4月上海車展前夕,奇瑞總經理助理、銷售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華瓊(曾在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和上汽乘用車任職多年)接替鄭兆瑞履新奇瑞銷售公司總經理。5月16日,吉利宣布負責集團品牌、市場和產品戰略規劃的副總裁孫曉東(曾任上海通用汽車副總經理)兼任集團銷售公司總經理。此外,北京現代常務董事長李峰出任北汽股份總裁,而一汽大眾總經理安鐵成也調往一汽轎車擔任總經理。這些具有合資車企背景的高管紛紛執掌自主車企核心職位,也反映出處于品牌高端化發展關鍵期的自主車企尋求向上轉型的愿景。

                  不過,這些履新高管們以往出色的業績如同其身上耀眼的色彩,出現在新的畫布中,是被周圍的背景同化,還是成為畫作的“點睛之筆”?還需要在今后的市場中凸顯。

                  汽車出口放緩

                  評語:一分錢一分貨,稀飯吃了不經餓。

                  汽車出口迎來五年來首次出現同比下滑的2013年5月,究竟是波動還是拐點?在這個問題尚未辨明之時,中汽協數據再次顯示,6月中國出口汽車84400輛,較上年同期減少約五分之一,連續第二個月出現同比下滑。

                  在國內車市增速放緩,部分城市執行限購、限行政策,以及合資產品不斷下壓的背景下,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的生存空間不斷遭到擠壓。加快出口發展速度,已成為自主品牌拓展新增長空間的重要手段。汽車出口能否延續以往高速增長,成為自主品牌的救命稻草?未來出口可能遭遇哪些挑戰?都成為了自主品牌亟須明晰的問題。

                  據中汽協統計的汽車整車企業出口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汽車出口48.6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0 .6%。其中商用車出口19.25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4.8%;乘用車出口29.43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2.3%。出口量下降前五位國家分別為伊拉克、委內瑞拉、伊朗、越南和土耳其。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出口同比下降并非偶然。其中,主要出口目標國經濟形勢不景氣是主要原因,另外人民幣的升值也對汽車出口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汽車出口下降,首當其沖的便是自主品牌車企。據蓋世汽車統計的我國乘用車出口數據顯示,今年1-5月,自主品牌企業乘用車出口量同比增長10 .8%至19.65萬輛,占中國乘用車總出口量的八成。

                  其中,奇瑞汽車出口排名榜首,但同比跌幅同樣最大。今年1-5月,奇瑞共出口乘用車5.85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18.1%。與之相反,前五月汽車出口4.11萬輛的吉利雖然名列第二,但是出口增長較快,較去年同期的2 .87萬輛增長了43.0%。旗下出口車型中,帝豪EC7出口量最高,這也說明了海外市場對于產品升級的需求日益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合資車企在汽車出口的總量中僅占2成,但增幅十分明顯。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五月,我國乘用車合資企業出口量同比增長17.4%至4.95萬輛,占中國乘用車總出口量的20%。

                  隨著中國合資企業的生產制造能力不斷提升,跨國車企也希望通過在此研發出一些其他區域無法制造的車型,以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并將出口市場鎖定于非洲、南美、亞太等地區,這也是當前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征戰的重要市場。

                  有分析人士認為,一旦合資企業能真正將出口事業提升到戰略層面,未來對自主品牌在海外的發展必然會產生較大沖擊。對于自主車企而言,面對已經逐漸淪為富含水分的“稀飯”的出口銷量,并不能滿足當下發展的需求,自主車企需要提升產品和品牌,才能使得海外市場真正成其邁步前進的“另一只腿”。

                責編:楊湑
                0

                映象汽車團購、試駕報名,熱線電話:65888273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