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首頁 新聞 財經 娛樂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車 房產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醫 科技 法制 三農 城建 收藏 公益 社區 商城

                發改委并沒有立案 未啟動汽車反壟斷調查

                2013-08-20 08:38 來源:騰訊汽車

                [摘要] 《反壟斷法》指出,本法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一)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二)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由此來看,汽車供應商對其經銷商制定統一的指導價,并非什么縱向壟斷,而是特許經營的內容之一,是受國家法規保護的。

                  最近一段時間,媒體上關于汽車價格反壟斷的報道連篇累牘,標題也很雷人。比如《進口豪車全球價格最高引壟斷質疑 發改委徹查》、《發改委壟斷調查劍指汽車行業 包括進口和國產合資汽車》、《中央徹查進口豪車 “全球價格最高”引發壟斷質疑 》。

                  這些報道都缺乏新聞的基本要素,即消息來源。什么人什么時候在什么場合說過發改委要對汽車行業進行反壟斷調查?而且這一調查已經啟動。

                  據從權威人士處了解的信息,發改委目前并沒有立案,也沒有啟動對進口汽車的價格壟斷調查。許多報道都是捕風捉影、以訛傳訛,把將來時當做現在進行時。

                  即便發改委真的委托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進行相關調查,那也只是摸底而已。能不能立案,能不能真正啟動調查,還都是未知數。

                  普及一些反壟斷的基本知識

                  壟斷的原意是獨占,即一個市場上只有一個經營者。反壟斷法,就是反對壟斷和保護競爭的法律制度。它是市場經濟國家基本的法律制度。又稱反托拉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于2007年8月30日通過,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反壟斷法》指出,本法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一)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二)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國家發改委根據《反壟斷法》制定頒布的《反價格壟斷規定》明確指出,本規定所稱價格壟斷行為包括:(一)經營者達成價格壟斷協議;(二)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使用價格手段,排除、限制競爭。

                  什么叫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呢,《反價格壟斷規定》指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便可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1、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2、兩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三分之二的;3、三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四分之三的。

                  國內汽車市場已經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進口汽車市場亦然。進口汽車供應商之間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打得你死我活,根本不可能共同制定價格協議,實行價格壟斷。

                  國內許多媒體在報道中稱,進口汽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賣高價獲取暴利,涉嫌壟斷。請問,目前國內進口汽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哪一個企業哪一個品牌能夠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呢?

                  去年國內進口汽車大約100萬輛,進口比例最大的兩家是寶馬和奔馳,各自進口數量不過十來萬輛,單一市場份額和兩家加在一起的市場份額,離50%和三分之二相差甚遠。不具備市場支配地位,又如何濫用呢?

                  縱向壟斷是生造的概念

                  《反壟斷法》和《發價格壟斷規定》都沒有縱向壟斷或橫向壟斷的說法。作為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生造出縱向壟斷這樣的概念,起碼是不嚴肅的。

                  按照有關媒體的說法,目前國內汽車行業雖然不存在價格聯盟,也沒有企業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但是,汽車廠家和其特約經銷商之間存在著縱向壟斷,妨礙了同一品牌經銷商之間的競爭。違反了《反壟斷法》第十四條的規定。這一規定是:禁止經營者與交易相對人達成下列壟斷協議:(一)固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價格;(二)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三)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的其他壟斷協議。

                  汽車是一種特殊的耐用消費品,汽車廠家和其特約經銷商之間的關系,并非交易相對人,而是特許經營中的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的關系。同一品牌的特約經銷商,彼此也不是競爭關系,而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他們的競爭對手是其他品牌的特約經銷商。

                  由此來看,汽車供應商對其經銷商制定統一的指導價,并非什么縱向壟斷,而是特許經營的內容之一,是受國家法規保護的。

                  豪車暴利和壟斷沒有關系

                  最近一段時間,媒體紛紛比較一些豪華汽車國內外售價,驚呼國內售價竟然是國外的好幾倍。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進口豪車稅收太高。以一輛5.0L排量的豪車為例,進口綜合稅率高達144%。如果到岸價相當于100萬人民幣,完稅后就是244萬元,再加上運輸費倉儲費、以及市場推廣費用、經銷商利潤等,很輕松就能達到280萬。

                  二是國外同類型的豪車是裸車價,很多配置都要另加錢。國外是價外稅,包括消費稅等并不包括在車價內。而國內車價除了車購稅,其他增值稅、關稅、消費稅都包括在車價里。沒有可比性。

                  如果拿國外同檔次豪華汽車裸車和國內完稅后配置齊全的豪車相比較,價格相差兩三倍很正常。

                  汽車產品是市場定價,進口汽車也是如此。至于暴利與否,關鍵取決于供求關系,和壟斷不壟斷一點關系都沒有。

                  奢侈品由于品牌溢價能力高,本身就是暴利。同樣一個包,國產的可能賣幾百塊錢,而一個LV包可以賣到幾萬元,還是人造革的。制造成本頂多幾百塊錢。

                  豪華汽車屬于奢侈品。國家對進口奢侈品采取高額征稅的方法,來加以限制。據說國家有關部門正在醞釀推出奢侈稅,對200萬以上的豪華汽車加征20%的奢侈稅。

                  話說回來,中國一些有錢人和影星明星們,愿意花高價買豪車來體顯身份,你就讓他買去吧!買的越多給國家交的稅越多。作為普通老百姓,買一輛價格適中又實用的國產車就足夠了。

                  一些有錢人為了顯擺,寧肯加價買進口豪車。一個愿打,一個愿挨,你又何必為他們操心,去打抱不平呢?

                映象會買車

                捷達

                關于我們 | 網站簡介 | 聯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客戶服務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